加工中心的发展历史
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国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它在数控卧式镗铣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换刀装置,从而实现了工件一次装夹后即可进行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和攻丝等多种工序的集中加工。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加工中心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可换主轴箱加工中心,它备有多个可以自动更换的装有刀具的多轴主轴箱,能对工件同时进行多孔加工。
卧式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的发展历史
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国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它在数控卧式镗铣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换刀装置,从而实现了工件一次装夹后即可进行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和攻丝等多种工序的集中加工。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加工中心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可换主轴箱加工中心,它备有多个可以自动更换的装有刀具的多轴主轴箱,能对工件同时进行多孔加工。
加工中心的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加工中心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可换主轴箱加工中心,它备有多个可以自动更换的装有刀具的多轴主轴箱,能对工件同时进行多孔加工。
这种多工序集中加工的形式也扩展到了其他类型数控机床,例如车削中心,它是在数控车床上配置多个自动换刀装置,能控制三个以上的坐标,除车削外,主轴可以停转或分度,而由刀具旋转进行铣削、钻削、铰孔和攻丝等工序,适于加工复杂的旋转体零件。
硬轨的缺点:
1、材质不均匀,因为一般是铸造成型,所以材质中容易产生夹砂,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导轨面若存在这些缺陷,对导轨的使用寿命和机床精度都是很不利的影响。
2、加工难度较大,因为这种类型的导轨一般是跟机床的主要部件例如底座、立柱,工作台,滑鞍等一体相连,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其形位公差,粗超度要求,时效处理,淬火处理等过程难以控制,从而导致零件的加工质量不能达到装配的要求。
3、装配难度大,“装配”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既要装也要配,而这个配的过程就是一个技术与体力相结合的过程,不是一般的工人可以完成的,需要技术相对数量,对机床整体精度都有相当把握的装配工人才能完成,同时还需要配备铲刀,平尺、角尺、方尺、百分表,千分表等相应工具才能完成。3、轮廓zui大高度Ry在取样长度内,轮廓zui高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加工中心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内,沿测量方向(Y方向)的轮廓线上的点与基准线之间距离绝1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指在取样长度内5个zui大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5个zui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zui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zui高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目前,一般机械制造工业中主要选用Ra.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