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出苗后要勤松土除草,地干要浇水,苗高5-8厘米时,按3~4厘米株距间苗,同时浇一次稀人粪尿每667米2用600千克或尿素5千克
丹参种子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出苗后要勤松土除草,地干要浇水,苗高5-8厘米时,按3~4厘米株距间苗,同时浇一次稀人粪尿每667米2用600千克或尿素5千克,加强管理,于第二年春3月芽萌动前移栽。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丹参的栽植方法:栽种期南方在2~3月,北方3~4月,栽种时将留种用的丹参挖出,即随挖随栽。作种用的种根应选择直径0.7-1厘米,健壮、无病虫,皮色红的根为好,细根作种生长不良,根条小,产量低,不宜作种用。通常选用根条中、上段萌芽力强的部分作种,选好的根条掰成约5厘米的节段按株距25-30厘米的距离错开挖穴,深5~7厘米,施猪粪,每667米2约1500~2000千克,每穴放入根段1~2小段,边珊边栽,立放,使上端保持向上,平放也可以,但不宜倒置,覆土约3厘米,每667米2用种根25~40千克。主产:安徽、山东、河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现各地均有栽培。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加强田间管理。当年秋即可收获。

一、资源和需求量决定种植效益
中药材市场、制药、出口等成大幅上升事态,几十个中药材品种需求量以万吨计算,我国第三季度中药材出口2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0%左右。随着资源的消耗,药材需求必然转到科学家种上来科学种田的当今时代带动中药材产业逐步做强做大。
二、粮棉油价格升高,生产资料涨价,势必带来中药材合理回价,其他经济种植业,如绿化苗木更是一路顺风,这已经给药农带来了喜悦和效益。
三、人工费和物价拉升,无疑对中药材市场市价产生拉动作用,这是必然这是合理的,以今年新疆红花采摘为例,每个早晨每个工人只能采一公斤左右,工时费比往年高出几倍,花钱雇工使药农苦不堪言。丹参栽培技术选地整地(1)地质地势: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种植。雇工难,价格高,使红花的成本价一下推到了70元上下,市场价格升到百元大关。
四、环保绿色观念日益增强,中药治病治本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商机,大步走向世界。

丹参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1)地质地势: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种植。平地要作排水沟;山地、岭地宜选向阳的低山坡,坡度不宜太大,10—30度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大于8以上。PH值为6.5—7.5之间。
(2)整地施肥:丹参根深,入土约33厘米以上。因此,在前作收获之后,深翻土壤35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500—3000kg,加过磷酸钙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叶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单叶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微心形,两面多及微柔毛,边缘有圆齿。于栽前,再翻耕1次,整细耙平,作成1.3米宽的高畦,四周开好深的排水沟,以利排水。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