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
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白芷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加工时剪去残茎基,除去须根,按大、中、小分别暴晒,日晒夜收,昼摊夜堆,反复晒至全干即为成品药材。气芳香,味辛
白芷苗
性状
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白芷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加工时剪去残茎基,除去须根,按大、中、小分别暴晒,日晒夜收,昼摊夜堆,反复晒至全干即为成品药材。气芳香,味辛,微苦。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5g,加3毫升,振摇5分钟后,静置20分钟,分取上清液1毫升,加7%胺溶液与20%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
(2)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3毫升,振摇,滤过。取滤液 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纳米) 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定苗白芷播种当年不间苗,翌春返青苗高7-10厘米时,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间苗时应除去过壮大苗及过纤弱苗,留以生长适中的苗。因过壮大苗易开花结种,根部生长不好,不能人药。 追肥秋播后,当年不必追肥。只在入冬封冻前,结合灌封冻水,在畦面上盖以马粪或土杂肥,既为小苗越冬防止了冻害,又可作翌春的次追肥。因主茎顶端种子形成的植株易提前开花,其根常不能人药,而主茎花序下部以及二、三级花序枝结的种子一般不饱满。翌年返青后,可结合中耕松土,追施饼肥、化肥或圈肥。

留种白芷6-7月抽苔开花、结籽,8月种子陆续成熟。因主茎顶端种子形成的植株易提前开花,其根常不能人药,而主茎花序下部以及二、三级花序枝结的种子一般不饱满。因此采种时,应当选采主茎花序中部一级枝上结的种子。生长较好的母株,选有关部位上的种子,播后出苗率高,成活率也,种后抽苔率低,因此尽量选采生长较好的母株上主茎花序中部一级枝上结的种子。每亩种子田可收获种子120-150kg。白芷(Angelicadahurica)药材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等地区。7-8株所产的种子即可供一亩地播种之用。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宜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种子在恒温下发芽率低,在变温下发芽较好,以10-30℃变温为佳。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一般采用址播,不宜移栽。6月果实外皮呈绿色时,选侧枝上结的果实,分批采收,挂通风处干燥。春播于3、4月进行,但产量和质量较差,通常采用秋播,适宜播种期因地异,华北地区多在8月下旬至9月初,穴播,按行株距35cm×(15-20)cm开穴,深5-10cm,1hm2用种量约11.25kg。条播按行距3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盖薄层细土,压实,浇水,1hm2用种子22.5kg。过迟因气温下降,影响发芽出苗,幼苗易受冻害,幼苗生长差,产量低。播后15-20d出苗。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