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凝剂的应用主要是以喷射混凝土为载体的。喷射混凝土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掺有速凝剂的拌合物,通过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结构表面而凝结硬化,其施工方法包含了运输、拌合、喷射等多道工序。按照混凝土在喷射口处的状态,喷射施工可分为干式喷射与湿式喷射两种,而无论干式或湿式的喷射混凝土施工,速凝剂均是必不可少的外加剂。速凝剂的种类与直接影响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因此
套筒灌装浆料
速凝剂的应用主要是以喷射混凝土为载体的。喷射混凝土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掺有速凝剂的拌合物,通过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结构表面而凝结硬化,其施工方法包含了运输、拌合、喷射等多道工序。按照混凝土在喷射口处的状态,喷射施工可分为干式喷射与湿式喷射两种,而无论干式或湿式的喷射混凝土施工,速凝剂均是必不可少的外加剂。速凝剂的种类与直接影响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国内外关于喷射混凝土的研究均把速凝剂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速凝剂的主要品种及其组成
速凝剂种类繁多,根据性质与状态,大致可以分为碱性粉状、碱性液态、无碱(低碱)粉状和无碱(低碱)液态四大类速凝剂。
无碱(低碱)粉状速凝剂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使用的一类速凝剂。如采用CaCl2与Al2(SO4)3复合制成的无碱粉状速凝剂,可使混凝土后期强度损失减低至15%以下,但因Cl-的引入会加速钢筋锈蚀,该速凝剂没有得到推广。
也有主要是以铝酸钙为主要速凝组分的粉状速凝剂,其掺量在6%-12%。这种速凝剂直接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水化铝酸钙致使水泥浆体凝结,而不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
关于速凝剂的性能
常见的国内
速凝剂的性能:
凝结时间长短除与速凝剂本身成分、掺量及性能有关外,还取决于水泥品种和环境温度。 水泥品种对速凝效果的影响次序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这主要是由水泥中C3A、C3S相对含量的多少决定的。
凡是使用速凝剂的混凝土后期强度都要低一点,为了弥补后期强度的损失,除加强养护外,还可以复合减水剂一起使用,保持相同流动度情况下,由减水降低水灰比来弥补强度损失。且速凝剂对混凝土的收缩有增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水泥早期水化过快。
国外速凝剂研究现状
国外对喷射混凝土
速凝剂的研究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早投入到工程使用的是由瑞士和奥地利共同研制并顺利应用的“西卡(Sika)”速凝剂(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钠,是一种无味的液体,对人体皮肤有腐蚀伤害作用。这种速凝剂掺量为4%时,水泥净浆在1.5min内初凝,3.75min内终凝。1天,3天和28天的抗压强度值分别为10.0,23.0和34.0MPa。)。随后,国外又出现了多种其它成分的速凝剂,其中绝大多数是以碱金属碳酸盐、铝酸盐为主要成分。如前苏联的澳矮斯、瑞典的西古尼特、日本的海德库斯等,这些速凝剂统称为传统速凝剂,该类速凝剂虽然满足施工过程中速凝的要求,但后期强度损失过大,主要原因是含有大量碱性物质。
混凝土
速凝剂是指能够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而不过分影响混凝土长期强度的外加剂。按照《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 477-2005)标准规定,掺速凝剂水泥净浆的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2min。
从定义方面来讲,早强剂和速凝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混凝土外加剂。早强剂的侧重点在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同时,要尽量少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速凝剂则更加注重于对水泥浆体凝结时间的调节。
混凝土早强剂是外加剂发展历史中早使用的外加剂品种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开发出包括氯盐和硫酸盐在内的多种早强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到了多种复合型外加剂,如早强型减水剂、早强型防冻剂和早强型泵送剂等[2,3]。按照其化学成分,早强剂可以分为无机系早强剂、有机系早强剂和复合系外加剂。
在喷射砼速凝剂领域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针对改善干湿拌混凝土的性能。用外加剂控制水泥的水化,延长初凝时间,这有利于商品砼远距离的输送。采用速凝剂破坏塑化剂的反应,在湿拌工艺中突然增加水泥浆的硬度这是一个新的市场发展方向。喷射混凝土用特殊胶结料的发展是这一领域一个新的趋向,诸如低硫酸盐含量胶结料,快硬胶结料。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