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的诞生就是出于原始和本能的人类生存需求。
比较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是,1936年,美国人Eddie Bauer发明了件名为“Skyliner”的羽绒服。
令他萌明羽绒服念头的,却是一段颇为惊险的经历,他在1935年冬季中旬与朋友进行外出之旅时,险些因为体温过低而丧生。
劫后余生,他决定发明一件极度保暖的衣物。他将羽绒包裹在绗缝之间,并于1940年申请
短款男士羽绒服
羽绒服的诞生就是出于原始和本能的人类生存需求。
比较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是,1936年,美国人Eddie Bauer发明了件名为“Skyliner”的羽绒服。
令他萌明羽绒服念头的,却是一段颇为惊险的经历,他在1935年冬季中旬与朋友进行外出之旅时,险些因为体温过低而丧生。
劫后余生,他决定发明一件极度保暖的衣物。他将羽绒包裹在绗缝之间,并于1940年申请了专利,也就是我们现在也常常穿着的“面包块”。
因其的保暖性,受到了当时美军士兵的喜爱,也奠定了羽绒服实用主义至上的基调。
基本需求:保暖
羽绒服里的学问很大,一位服装设计师说,“羽绒服看似只是一件衣服,却是集合了物理原理、材料技术、缝纫技术、生物加工技术于一身的现代科技产物。”
羽绒服的需求,当然是保暖。关系着保暖效果的含绒量和蓬松率要怎么看呢?
含绒量高于70%
严格来说,羽绒服的填充物并不全是羽绒,里面还混合了一些羽毛。
羽绒的蓬松度比羽毛好,保暖性能也优异很多,价格自然更昂贵;有些不良商家为了提高利润,会放很多羽毛,所以买羽绒服时,一定要看准“含绒量”。
硬核需求:防水
这是羽绒服被忽略的一个标准,但其实非常重要,一件羽绒服防水做得不好,前面说的保暖等功能,通通没法发挥出来。
试想一下,终于迎来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天,和朋友尽情地打了个雪仗,结果雪在衣服上化开了……
羽绒一旦打湿,空气就会被挤跑,不仅变重,还毫无保暖性可言。
如果是喜欢滑雪的朋友,就更需要一件防水的羽绒服。羽绒服被打湿后,不仅不舒服,还会影响发挥。
其他户外运动也一样,突然遇到雨雪天气,根本来不及躲避。
对于南方的朋友来说,冬季也会冷不丁遇到一场大雨。夏天的时候淋点雨还觉得凉快,一会儿衣服自己就干了,而冬天,湿冷的感觉会让你想哭。尤其冬天风大,下雨的时候就算有雨伞,都挡不住横穿直入的雨水。
难捱的冷,是湿冷。这时候一件水泼不进的羽绒服,就成为了冬天的守住者了。
对于喜欢旅行的朋友来说,防水羽绒服更能化解旅途中的不测风云。旅行的时候更不可能带太多厚衣服,淋湿之后没衣服更换,会异常狼狈。
正因为如此,现在好的羽绒服,都开始加入防水的功能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很多羽绒服号称可以防水,其实只是简单的防泼水,真正遇到下雨天的时候,还是会淋湿的,一定要选择面料可以真正抵抗雨雪天气的羽绒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