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箍筋间距线(或立皮数杆)工艺说明(1)在柱对角纵向钢筋上划箍筋定位线,且柱1道箍筋的位置离板面50mm;箍筋间距控制线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2)柱底部箍筋的加密高度不应小于柱的长边尺寸和所在楼层楼层柱净高度的1/6,且不应小于500mm;(3)柱顶部箍筋的加密高度不应小于“柱底部箍筋加密区高度 柱顶部截面zui大的梁的截面高度”。绑扎箍筋(1)箍筋一般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缠扣绑
施工工法样板展示区
画箍筋间距线(或立皮数杆)
工艺说明
(1)在柱对角纵向钢筋上划箍筋定位线,且柱1道箍筋的位置离板面50mm;箍筋间距控制线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
(2)柱底部箍筋的加密高度不应小于柱的长边尺寸和所在楼层楼层柱净高度的1/6,且不应小于500mm;
(3)柱顶部箍筋的加密高度不应小于“柱底部箍筋加密区高度 柱顶部截面zui大的梁的截面高度”。绑扎箍筋
(1)箍筋一般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缠扣绑扎;
(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4)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外面;
(5)柱筋保护层厚度:垫块(水泥垫块、塑料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为1000mm。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墙体排砖、撂底
(1)将墙体按照层高进行画出排版图,并张贴于墙柱上;
(2)部分楼、地面凹凸不平,在砌筑前用1:3水泥砂浆撂底找平。立杆挂线、墙体砌筑
(1)墙体挂线,设置皮数杆砌筑。皮数杆标注出门洞口、过梁、圈梁等标高。将皮数杆竖立于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
(2)每层开始砌筑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砌起;有构造柱的墙体砌筑时,从构造柱开始向两侧进行。构造柱支模、混凝土浇筑
(1)构造柱支模前沿砌体马牙槎凹凸边缘贴上双面胶,保证严密不漏浆;
(2)构造柱模板一侧满封,另一侧模板顶端临空做成V口,伸出构造柱面10cm,形成斜三角,与构造柱一起浇筑,使顶部混凝土密实,待拆完模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将斜三角剔凿平。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砌体斜砌
工艺说明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设构造柱,门窗洞口两侧应设抱框柱。构造柱及抱框柱应留设马牙槎,支模时应加设海绵条防止漏浆。构造柱钢筋应伸至顶部混凝土结构内锚固。对于通孔砌块按图集要求设置灌芯柱。构造柱(芯柱)钢筋采用预埋或后锚固(植筋或胀栓固定)方式与混凝土结构连接。砌体工程(填充墙砌体)其它要求
(1)圈梁水平系梁
工艺说明:当墙体净高超过4m时应在墙体中部设置圈梁(现浇混凝土带),圈梁沿墙通长,在门窗洞口处宜与过梁结合,圈梁截面、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及规范图集要求。窗口下部应设置窗台梁,窗台梁不沿墙通长。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③砼构件与砌体的界面应先刷一道水泥掺建筑胶然后铺宽度不小于150㎜、直径不少于0.8㎜的钢丝网钉牢,立即抹灰,不得在浆面干燥后再抹灰。④待抹灰层终凝后适当的喷水养护,养护时不得少于7d,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风干、暴晒、水冲和振动,保证各层有足够的强度。
原因分析
①抹灰未作施工配合比(配合比由试验室出具),拌合时无磅秤计量。②砂浆拌合机采用卧式搅拌机。③未按配合比添加外加剂。防治措施
①按设计配合比配置施工配合比,严格计量(重量比)。②砂浆拌合应采用立式砂浆拌合机,不允许使用卧式搅拌机,严禁在楼层内搅拌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