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发展趋势
食用菌生产的特点
1.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广、成本低。我国目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原料很多,可以利用工业、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废料,如棉籽壳、锯木屑、甘蔗渣、农作物秸秆、沼气渣等,食用菌原料广泛,成本低廉食用菌栽培是低投入,高产出,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产业。
2.食用菌的栽培条件相对简单。食用菌的栽培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室外均可栽培,一般都是采用大棚
空气能竹荪烘干机
食用菌的发展趋势
食用菌生产的特点
1.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广、成本低。我国目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原料很多,可以利用工业、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废料,如棉籽壳、锯木屑、甘蔗渣、农作物秸秆、沼气渣等,食用菌原料广泛,成本低廉食用菌栽培是低投入,高产出,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产业。
2.食用菌的栽培条件相对简单。食用菌的栽培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室外均可栽培,一般都是采用大棚的方法栽培,投资少,效益高。
3.食用菌生长周期短,。一般播种后数月便可生理成熟,进入出菇期。食用菌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为农村短时间内改变经济状况提供可能。
4.食用菌栽培可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食用菌栽培所需场地小,投入低,效益高,容易操作,可以在贫困区大力发展,利用山区的部分林木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进行香菇、木耳、银耳等食用菌栽培。食用菌栽培成为资源和劳动力就地增值的手段,容易被经济和交通不发达的地区的农民所接受。
5.食用菌产业可促进经济增长。食用菌产业是我国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兴产业。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食用菌产量为突破20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以上。
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关系产业的兴起,而且能够促进地方经济乃至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循环经济中的重要节点。
食用菌栽培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提益,近年来,河北省魏县、广平县试验了“一棚三茬”食用菌栽培模式,取得成功,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能够资源再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效益简介如下:
茬:平菇、姬菇或白灵菇
以姬菇为例:7月中旬至8月底完成制种,9月上旬即可接种栽培,10月初出菇,采菇期可延续到第二年的3月底,其间共出四潮菇。一个200平方米的普通菇棚,可投料1万公斤,产鲜菇1.25万公斤左右,每公斤按1.8元计算,产值达2.2万元左右,除去7000元料钱,毛收入1.5万元。
第二茬:鸡腿菇
8月至10月底完成制种。保存至第二年4月份。4月上旬,待上茬平菇或姬菇采收完后,将废料运至棚外暴晒2-3天,粉碎,然后把废料与新料按4:6的比例混合,装袋接种。200平方米的菇棚可利用茬废料1400公斤,节约开支1400元。发菌约需一个月时间。5月上旬菌丝发好后即可脱袋、覆土。5月中下旬开始采菇,6月底结束。其间可出三潮菇,200平方米的菇棚可覆料3500公斤,产鲜菇3000公斤,每公斤按3.4元计算,产值达1万元以上,除去3000元料钱,毛收入7000元。
第三茬:草菇
4月初至5月底完成制种,7月初开始种植草菇。原料可采用60%的麦秸加40%的菌糠,掺入适量的过磷酸钙。200平方米菇棚可利用第二茬废料1250公斤,节约开支1200元。原料配好后,铺于棚内畦间,厚度掌握在20厘米左右,然后接种。约10天后出菇,本茬可收2潮菇。一般每平方米可出菇6-7.5公斤,每公斤按4元计算,200平方米产值达5000元左右。
三茬总计可产鲜菇1.65万公斤,总产值可达3.7万元,除去建设200平方米菇棚投资1000元,用料投资1万元后,全年可实现毛收入2.6万元。
羊肚菌平棚建造
羊肚菌平棚建造
平棚的棚顶平整,棚内面积大,棚高2.5m。棚上加盖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
羊肚菌喜欢湿润的土壤环境,菌丝体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70%的土壤环境下均能生长。土壤相对含水量超过70%菌丝停止生长,土壤相对含水量50%菌丝体生长放缓,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60%-65%。为了控制土壤湿度,喷灌时使用的喷头雾化效果要好,不产生强水流,浇水时不冲刷土壤。
有了遮阳网和喷灌设施的平棚,还不能完全适应羊肚菌的生长,当春天羊肚菌子实体出土后,平棚内光的强度对羊肚菌来说依然较高,不适宜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为了给羊肚菌子实体出土后降低光照,还需要在建好的平棚内撒一些小麦种,小麦比羊肚菌子实体萌发的早,而且植株比较高,能起到给羊肚菌进一步遮阴的作用。小麦播撒密度不能太大,以免影响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按每亩2千克播撒麦种就可以了。这里的小麦只起到给羊肚菌遮阴的作用,并不收获。
平棚的优点是成本低,空气流动性好,便于田间操作,缺点是只适应面积大,而且平坦的地块,遮光效果不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