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问题,在后期调查时发现出现这类问题的几个原因:1、新风口面积太小。有的医院的新风防雨百叶风口竟与新风管道的尺寸一样大。这样造成新风很快就堵塞,新风供应不足,而且新风口风速过高,噪声很大。2、排风量过小,排风方式单一。3、送回风布置不均匀、气流不平衡。4、噪声过大。解决方案:1、新风量设计一定要够。需要考虑排除室内异味、热量等的排风量,好设计成变频新风量调节模式,与排风量成比例调节。新风口的
净化手术室公司
对于这些问题,在后期调查时发现出现这类问题的几个原因:
1、新风口面积太小。有的医院的新风防雨百叶风口竟与新风管道的尺寸一样大。这样造成新风很快就堵塞,新风供应不足,而且新风口风速过高,噪声很大。
2、排风量过小,排风方式单一。
3、送回风布置不均匀、气流不平衡。
4、噪声过大。
解决方案:
1、新风量设计一定要够。需要考虑排除室内异味、热量等的排风量,好设计成变频新风量调节模式,与排风量成比例调节。新风口的设计要科学,考虑到百叶风口的有效面积,还要考虑过滤网的容尘量。
2、结合室内使用功能,特别是ICU人员集中的区域,一定要考虑医护人员高强度工作状态、人员用餐、病个人清洁卫生时各种状态下所产生的热量、异味的排风量。好设计成智能变频风量控制系统。
3、送、回风系统的设计,一是考虑风速的控制要合理,二是送回风口在室内的布置一定要平衡、均匀,每个送风口、回风口支路都要安装阀门。4、噪声过大的原因,主要是由设计不合理、选型不科学、施工不当造成的。
主要把好以下几点:
(1)设备选型风压要合理,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2)风机选用后弯式低噪声离心风机。
(3)在送回风主管上安装双腔微孔板消声器,必须安装消声直段和消声弯头。
(4)空调设备尽量远离使用区域。
(5)风管选型设计时要考虑噪声问题,流速不得过大。
(6)在送回风主干管相交处做消声静压箱,静压箱净高不600mm。
(7)送回风口选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风口的有效面积的风速,尽量尺寸宜选大一点。
(1)臭氧。淡蓝色气体,较强氧化作用,其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可以氧化、穿透细菌细胞壁而杀细菌。广谱杀菌但不能除尘,室内必须无人,损坏多种物品,对表面微生物作用小。对人的呼吸道有危害。报导不主张用。消毒效率91.82%。
(2)紫外照射。应用于空调系统由于空气流速高,细菌受照剂量小,效果差,只能除不除尘,有臭氧发生。WHO、欧盟GMP都宣布其为通常不被接受的方法,更不能作终灭菌。消毒效率82.90%。
(3)纳米光催化。在日光、紫外照射下,催化活性物质表面氧化分解挥发性有机蒸气或细菌,转化为CO2和水。要求被消毒空气必须与催化物质充分接触,要一定时间,随表面附尘效果大减,一定要有前置过滤器。紫外照射还产生臭氧。甚至出现负值。消毒效率75%,某些产品测试结果只有30%,实验中甚至出现负值。
(4)等离子。气体在加热或强电磁场作用下产生高度电离的电子云,其中活性自由基和射线对微生物有很强的广谱杀灭作用。无法去除尘粒。消毒效率66.70%。
(5)负离子。在电场、紫外、射线和水的撞击下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可吸附尘粒等变成重离子而沉降,缺点是有二次扬尘,在空调系统中用处不大。消毒效率68.20%。
(6)单区静电。高压电场形成电晕,产生自由电子和离子,因碰撞和吸附到尘菌上使其带电,在集尘极上沉积下来被除去。对较大颗粒和纤维效果差,会引起放电。优点是能清除尘菌而阻力小,缺点是清洗麻烦、费时,必须有前置过滤器,可能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可形成二次污染。消毒效率50%(某些产品测试只有20%左右)。
医气体施工操作要点:医气体施工要点试验、调试、检测:
1.无影灯、吊塔底座过载试验无影灯、吊塔底座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或塔重量的2倍做过载试验。
2.风管系统漏风量测试1)仪器要求:微压计小读数分格不大于2.0Pa,用于测量压差。
2)风机要求:风机风压和风量大于被测定系统或设备的规定试验压力及大允许漏风量的1.2倍。
3)调压:采用控制节流装置开度的方法进行试验压力的调节。
4)装置:装置由风机、连接风管、测压仪器、整流栅、节流器、标准孔板组成。图-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
3.水系统试压1)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为1.5倍工作压力,但低不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为工作压力加0.5MPa。
2)阀门强度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持续时间不少于5min,阀门的壳体、填料应无渗漏。严密性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的时间内应保持不变,时间应符合图-阀门试压持续时间的规定,以阀瓣密封面无渗漏为合格。图-阀门试压持续时间
4.用气体试压和检漏1)等于或大于10MPa的高压导管必须做强度试验,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等于或大于1.25倍的高工作压力;或抽取5%焊接口进行探伤检查,检查结果应合格。不合格可补焊但不超过2次,补焊后应扩大1倍的数量重新进行检查,直到合格为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