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吉他
即老百姓们常见的弹唱吉他。正规的民谣吉他,它的琴弦是用六个白色固弦钉固定在琴码上的,各弦之间距离为7mm,共鸣箱结合处在14品。特点:1.钢丝弦。2.个头比较大些,琴颈较细。阮种类阮的品种有高音阮、大阮、中阮、小阮和低音阮,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个声部,形成一族系列乐器。3.琴弦为钢弦与琴箱接头处为十四品。4.表面板上可能有一块半月形保护板。5.
幼儿园音乐器材批发商
民谣吉他
即老百姓们常见的弹唱吉他。正规的民谣吉他,它的琴弦是用六个白色固弦钉固定在琴码上的,各弦之间距离为7mm,共鸣箱结合处在14品。特点:1.钢丝弦。2.个头比较大些,琴颈较细。阮种类阮的品种有高音阮、大阮、中阮、小阮和低音阮,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个声部,形成一族系列乐器。3.琴弦为钢弦与琴箱接头处为十四品。4.表面板上可能有一块半月形保护板。5.油漆往往较花哨,欠庄重。以伴奏为主。
以上是由北京鑫三芙发表内容,如有需要,欢迎新老客户莅临!
唢呐
讨论2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本信息由鑫三芙为您提供,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产品信息,您可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咨询,鑫三芙竭诚为您服务!
唢呐分类
音高分类:唢呐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
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为高音唢呐,在#f~f‘1之间的为中音唢呐,在f以下的为低音唢呐。如筒音为a1的唢呐,就叫D调高音唢呐,筒音为a的唢呐,则叫D调中音唢呐。
长短分类: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
阮起源
汉时,有众多的马上乐器传入我国,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猎骄靡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传统唢呐的常用音域为十七度音其音域由低音A至高音A(高音B偶尔使用,但很难吹出)。
北魏壁画中的阮起源说法不一,据汉代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所载,阮是自己创造的一种圆体、直项、四弦、12柱(品)的乐器。起源大约在公元前217至公元前105年,汉时称秦琵琶或秦汉子。西晋阮咸善弹此种琵琶,此琴因此得名阮咸。长短分类: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唐代,约在350年前后由西1域传入的曲项琵琶盛行,在乐部居于首位。逐渐将曲颈琵琶直称琵琶,而直柄圆形的琶琶,则称阮咸。直到清代,阮虽仍保持着古制,但音域只有1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