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材基本知识介绍
建筑用铝材:
由铝和铝合金材料制的建筑制品。通常是先加工成铸造品、锻造品以及箔、板、带、管、棒、型材等后,再经冷弯、锯切、钻孔、拼装、上色等工序而制成。性能 纯铝强度低,其用途受到限制。但加入少量的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如镁、硅、锰、铜、锌、铁、铬、钛等,即可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铝合金。铝合金再经冷加工和热处理,进一步得到强化和硬化,其抗拉强度大大
表面阳极氧化
铝材基本知识介绍
建筑用铝材:
由铝和铝合金材料制的建筑制品。通常是先加工成铸造品、锻造品以及箔、板、带、管、棒、型材等后,再经冷弯、锯切、钻孔、拼装、上色等工序而制成。性能 纯铝强度低,其用途受到限制。但加入少量的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如镁、硅、锰、铜、锌、铁、铬、钛等,即可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铝合金。铝合金再经冷加工和热处理,进一步得到强化和硬化,其抗拉强度大大提高。铝和铝合金的特点,首先是其容重约为钢的1/3,而比强度(强度极限与比重的比值)则可达到或超过结构钢。其次,铝和铝合金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能适应各种连接工艺,从而为建筑结构采用更经济合理的断面形式提供有利条件。所以,采用铝合金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建筑物的重量,节省材料,而且还可减少构件的运输、安装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这对于震区及交通不便的山区和边远地区,其经济效果更为显著。铝和铝合金色泽美观,耐腐蚀性好,对光和热的反射率高,吸声性能好,通过化学及电化学的方法可获得各种不同的颜色。所以铝材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墙面、门窗、骨架、内外装饰板、天花板、吊顶、栏杆扶手、室内家具、商店货柜以及施工用的模板等。
建筑业是铝材的三大主要市场之一,世界上铝总产量的20%左右用于建筑业,一些工业发达的建筑业,其用铝量已占其总产量的30%以上。近年来,建筑铝材的产品不断更新,彩色铝板、复合铝板、复合门窗框、铝合金模板等新颖建筑制品的应用也在逐年增加。已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铝合金制作屋面、墙面、门窗等,并逐渐扩及内外装饰、施工用模板等,已取得良好效果。
铝合金阳极氧化技术-富坤阳极氧化有限公司
铝合金阳极氧化技术按电流形式可分为直流电阳极氧化、交流电阳极氧化以及脉冲电流阳极氧化。按膜层性质可分为普通膜、硬质膜、瓷质膜、光亮修饰层及半导体作用的阻挡层等。按电解液可分为硫酸、铬酸、草酸及混合酸等为电解液的主要成分的自然着色阳极氧化。
1.1 硫酸溶液阳极氧化
普通硫酸阳极氧化可获得0.5 ~ 20.0μm 吸附性较好的膜层,适用于一般防护或作为油漆涂层的粘结底层( 如飞机外蒙皮等) ; 硫酸阳极氧化膜多孔,空隙率约为35%;吸附能力强,易于染色,被广泛用于装饰目的。
1.2 铬酸溶液阳极氧化
铝合金铬酸氧化膜比硫酸氧化膜要薄得多,通常只有2 ~5μm,颜色由灰白色到深灰色,一般不能染色,能保持原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1.3 硼酸-硫酸溶液阳极氧化
硼酸-硫酸阳极氧化膜层除了具有铬酸阳极化膜层的优点以外,还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槽液成分浓度低、不含Cr(Ⅵ) 、槽液处理方便、对环境污染小和节约能源等优点,被称为“环保型”表面处理方法。
1.4 草酸溶液阳极氧化
铝合金草酸阳极氧化可获得8~20μm 的氧化膜,草酸硬质阳极氧化早期在日本和德国使用较多,由于草酸对铝合金及其氧化膜的溶解能力较弱,所以得到的膜层较厚、硬度较高、性和耐蚀性都比较好,并且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防护性能。
1.5 磷酸溶液阳极氧化
铝合金磷酸阳极化方法为美国波音公司所研究并采用。磷酸阳极化处理工艺是弱酸性阳极化处理方法,与铬酸或硫酸阳极化方法相比,具有环境友好、毒性小、成本低及工艺参数易控制等优点。磷酸阳极氧化形成的膜层孔径比较大,便于填充润滑物质等功能材料。
1.6 混合酸阳极氧化
混合酸阳极氧化是以硫酸、草酸等为基础液,添加各种不同有机酸及无机盐,混合酸阳极氧化可以提高阳极氧化的温度范围及氧化效率,提高膜层硬度及性能,但是,电解液成分复杂、成本通常比硫酸氧化法高。
压铸铝——惠州市富坤阳极氧化有限公司
压铸铝也是我们非常常见的铝合金材料,通常通过铸造工艺做出半成品,当然含硅量一般在12%。以此来增强工件硬度。设计到表面处理方面一般是通过阳极氧化进行的,一般我们所讲的压铸铝阳极氧化本色指的暗灰色,当然也有少量的压铸铝不含硅,是纯铸铝,比如常见的压铸铝制品有门把手等,那么可以做任何想要的装饰性阳极氧化效果。我们今天注重讲的是压铸铝(含硅)本色阳极氧化。
目前压铸铝阳极氧化大家常见的问题是,表面颜色不统一,有的地方颜色深有的地方颜色浅,还有的出现发红等现象。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A 简化压铸铝阳极氧化工艺,没有必要的前处理减掉,解决颜色深浅问题;
B降低阳极氧化槽电解液浓度,既环保又符合工艺要求,解决颜色深浅问题;
C降低阳极氧化输出电压值,既节能又符合电极化工艺,解决颜色深浅问题;
D恒温阳极氧化槽液温度,千万不要超过30℃,解决颜色偏差问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