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治理是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在自然因素中降雨、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等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这些因子也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 地形地貌构成大的地貌单元,植被构成地貌单元内的植物圈,而土壤是地貌单元和植被基质,降雨则受地貌单元的环境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些一旦遭到破坏或发生变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平衡被打破,造成水土流失、洪涝、山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从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水土流失治理是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在自然因素中降雨、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等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这些因子也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 地形地貌构成大的地貌单元,植被构成地貌单元内的植物圈,而土壤是地貌单元和植被基质,降雨则受地貌单元的环境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些一旦遭到破坏或发生变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平衡被打破,造成水土流失、洪涝、山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从人为因素看,由于人口剧增,修路开矿、工程建设等需要的增加,使大量的自然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不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产生的水土流失,归根结底都是生态环境遭破坏,脆弱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的结果.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总体规划
开展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时,应首行总体规划,规划工作中,应注重保护,转变观念,重视改良,合理配置并重建结构。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查明工程设计条件、诊断区域生态状况问题、拟定生态修复总体目标以及划分生态修复分区等方面内容。
查明工程设计条件。工程设计条件调查包括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期间相关工程资料,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工程特性和工程运行等。
表层种植土保护
表层种植土是生态修复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表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同生态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水电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时,表层种植土往往当成开挖弃渣堆至渣场或被回填掩埋,因开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后期施工迹地植被重建时,短缺的表层种植土成为生态修复重要的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植物措施实施的质量,甚至制约实施工作的开展。因此,开展表层种植土收集存储工作是水电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保存的综合措施
坡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水和重力因素为坡面物质下移的动力,因此,坡地开发利用有一系列的特点,如由于物质下移趋势,造成坡地表土容易流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不能用平原的方法来开发山地,必须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农业、推广沼气技术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等技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