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工程中避免以下问题:规划与建设碎片化——未按流域、区域为单元综合考虑。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
海绵城市材料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工程中避免以下问题:规划与建设碎片化——未按流域、区域为单元综合考虑。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云南海绵城市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就找昆明欧特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我公司有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服务,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质疑的声音
2015年4月以来,先后公布两批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但是,目前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
据《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一批试点的16个海绵城市中有10个发生内涝;第二批试点的14个海绵城市中有9个发生内涝。总体计算,目前已纳入试点的30个城市中,一共有19个城市发生内涝,占比63%。同时,相关也应打破壁垒,在自己的领域内开展相关研究和探索,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各个应有的作用和必须的职责。这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庆等直辖市,还包括福州、武汉、济南、南宁等多个省会城市。
海绵城市已经试点一年,为什么在防治内涝方面仍没有见到成效?
言败尚早
根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试点城市考核的时间表是5~10年,而目前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仅一年。
“海绵城市并不是就建成的,海绵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次水淹了,就说海绵城市的试点失败了。而在海绵城市思维下,我们可以在市区修建透水路面,将降水实时收集起来而不是急于排到江河中,再将收集的降水供应到各个城市海绵体中供以后的循环利用。这些海绵城市试点,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个意义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水利和国土海绵系统建设是根本出路。”俞孔坚说。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
植草沟
(1)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
(2)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
(3)植草沟大流速应小于0.8m/s ,曼宁系数宜为0.2-0.3。
(4)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200 mm。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