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状况
我国开发工业机器人晚于美国和日本,起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自发性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没有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早期开发的平行四边形机器人工作空间比较小(局限于机器人的前部),难以倒挂工作。而在国外,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工业产品,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七五”攻关计划将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列入了
焊接机器人公司
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状况
我国开发工业机器人晚于美国和日本,起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自发性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没有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早期开发的平行四边形机器人工作空间比较小(局限于机器人的前部),难以倒挂工作。而在国外,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工业产品,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七五”攻关计划将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列入了计划,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攻关,特别是把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样就把机器人技术和用户紧密结合起来,使机器人在起步阶段就瞄准了实用化的方向。
与此同时于1986年将发展机器人列入“863”高科技计划。在“863”计划实施五周年之际,邓同志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在发展的推动下,以及对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技术储备的基础上,863主题组及时对主攻方向进行了调整和延伸,将工业机器人及应用工程作为研究开发重点之一,提出了以应用带动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方针,以后又列入“八五”和“九五”中。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在的组织和支持下,我国焊接机器人的研究在基础技术、控制技术、关键元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进入使用化阶段,形成了点焊、弧焊机器人系列产品,能够实现小批量生产。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铁路机车等几个主要行业。当前,世界各工业强国都致力于智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智能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是焊接机器人的用户,也是早用户。早在70年代末,上海电焊机厂与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合作研制的直角坐标机械手,成功地应用于上海牌轿车底盘的焊接。“一汽”是我国早引进焊接机器人的企业,1984起先后从KUKA公司引进了3台点焊机器人,用于当时“牌”轿车的车身焊接和“解放牌”车身顶盖的焊接。1986年成功将焊接机器人应用于前围总成的焊接,并于1988年开发了机器人车身总焊线。
焊接机器人的技术应用
焊接机器人应用技术是机器人技术、焊接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的融合,焊接机器人能否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发挥其优越性,取决于这几方面技术的共同提高,而系统工程技术是机器人技术和焊接技术的粘合剂。目前,焊接工艺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成为工业生产中的主流工艺,而焊接质量和焊接生产率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因而焊接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如,弧机器人焊接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监控、送丝速度监控,点焊机器人的实时打点电流及时长的监控等。过去,由于国内缺乏技术人才,对机器人的应用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使它的利用效率远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今,这种状况正在迅速地改变。
机器人的特点
1.柔性
机器人是数控立体作业机床,具有六个自由度,不仅可以实现焊枪位置的可达性,还可以实现焊枪的角度变化。虽然它的精度不能与传统的机床相比,但对于焊接生产而言,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已完成能够胜任。
从经营角度看,设备的购入与产出平衡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加之市场的影响,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相对缩短。如果采用焊接专机进行焊接生产,在产品换型时,焊接专机很难地适应产品的变化,从而阻碍了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这种延误极有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由于采用了一体化焊钳,焊接变压器装在焊钳后面,所以点焊机器人的变压器必须尽量小型化。采用机器人进行焊接生产,企业只需编制一个新程序即可实现新产品的投产,可使企业在市场上抢得先机。
2.人机对话
人机对话意味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效率和效益。人机对话是“指令”和“传感”的交流,它的发展依赖于传感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已是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但自主能力薄弱、装备贸易逆差严重、装备与智能装备严重依赖进口,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在焊接机器人工作站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各种传感器得到使用,比如,借助电流检出装置,可以实现焊接过程的跟踪;利用视觉传感器,可以实现焊缝位置的检测。
焊缝机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焊缝别名焊接,焊缝系统,焊缝设备等。其功能是在焊接过程中自动检测并自动调节焊枪的位置,以便于始终跟随焊接位置进行焊接,焊枪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恒定,从而确保了焊接质量,提高了焊接效率并降低了劳动强度。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每年新装机器人的台套数都在以50%/年的速度在增长。在焊接时如果没有焊缝,焊工就要不断的观察焊枪的位置,查看焊枪有没有偏离焊缝位置,两者之间的距离有没有变化,如果发现偏离焊缝或者焊枪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那么焊工就需要人工把焊枪再调节回去,这样焊工劳动强度就很大,尤其是在夏天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又不能吹电风扇,这些恶劣的条件更增加了焊工的劳动强度,另外需要焊工的责任心很强,否则就会出现焊接质量问题。
焊接机器人应用技术是机器人技术、焊接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的融合,焊接机器人能否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发挥其优越性,取决于这几方面技术的共同提高,而系统工程技术是机器人技术和焊接技术的粘合剂。目前,焊接工艺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成为工业生产中的主流工艺,而焊接质量和焊接生产率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因而焊接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对于容量较小的变压器可以用50Hz工频交流,而对于容量较大的变压器,工业上已经开始采用逆变技术把50Hz工频交流变为600~700Hz交流,使变压器的体积减少、减轻。过去,由于国内缺乏技术人才,对机器人的应用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使它的利用效率远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今,这种状况正在迅速地改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