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PLC的功能也不断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PLC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今天的PLC不再局限于
plc可编程控制器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PLC的功能也不断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PLC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今天的PLC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区分PLC的源型和漏型?
源型和漏型,一般针对晶体管型电路而言,可以直接理解为IO电路向外提供/流出电流(源或称为source)或吸收/流入电流(漏或称为sink)。对于DO来说,一般PNP型晶体管输出为源型,输出模块内部已经接好电源,电流通过DO向外流出,不需要外接任何电源DO就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西门子300/400系列或欧系PLC惯于使用这类输出。日系、台系和西门子200系列和大部分国产PLC一般采用漏型DO,即NPN型,需要外部接线上拉至24V电源,电流从外部继电器等流向输出模块。
PLC控制系统设计
1、设计控制原理图:
1)设计出较完整的控制草图。
2)编写控制程序。
3)在达到控制目的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程序。
2、程序写入PLC:将编好的程序写入可编程控制器。
3、编辑调试修改程序:
1)程序查错(逻辑及语法检查)。
2)在局部插入END,分段调试程序。
3)整体运行调试。
4、监视运行情况:在监视方式下,监视控制程序的每个动作是否正确。
5、运行程序(千万别忘记备份程序)。
维护工作量小,维修方便
PLC 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的外部接线。 同时具有很强的自我诊断能力, 能随时查出自身的故障,并显示给技术人员,使技术人员能迅速检查、判断故障的原因。如果是PLC 自身的原因,在维修时只需更换插入式模块及其它易损坏的部件即可,既方便又减少了影响生产的时间,使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