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为避免垃圾围城,必须进行垃圾处理,垃圾处理经历了由末端处理到源头治理的过程,垃圾分类起到关键作用。河北省普遍实行了'强制'垃圾分类,然而对于未来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势,由'强制'为主发展成以'自觉'为主进行垃圾分类,并提出推进公民以'自觉'为主参与垃圾分类的方式。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为避免垃圾围城,必须进行垃圾处理,垃圾处理经历了由末端处理到源头治理的过程
上海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为避免垃圾围城,必须进行垃圾处理,垃圾处理经历了由末端处理到源头治理的过程,垃圾分类起到关键作用。河北省普遍实行了'强制'垃圾分类,然而对于未来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势,由'强制'为主发展成以'自觉'为主进行垃圾分类,并提出推进公民以'自觉'为主参与垃圾分类的方式。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为避免垃圾围城,必须进行垃圾处理,垃圾处理经历了由末端处理到源头治理的过程,垃圾分类起到关键作用。上海市普遍实行了'强制'垃圾分类,然而对于未来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由'强制'为主发展成以'自觉'为主进行垃圾分类,并提出推进公民以'自觉'为主参与垃圾分类的方式。
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如日本根据垃圾的性质将回收垃圾的时间也进行了分类,避免了大家的混装。居民一旦错过某种垃圾的丢放时间,得等待下一次垃圾车的来临。这种强制性措施的实施,很好地促使了日本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形成。
美国作为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垃圾分类也充分借助了市场的力量,通过经济利益驱动,促进全民进行垃圾分类。如美国旧金山为了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除了大力加强宣传之外,还采取了两种方式区别收取垃圾费。一是按垃圾丢弃量的多少收取。每户居民每月扔的垃圾多,垃圾费就高,反之则低。这样可以抑制垃圾总量的产生,促进居民自身对垃圾进行再循环处理; 二是按丢弃的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区别收取。如果居民对丢弃的垃圾主动进行了分类,则收取垃圾费时就可以按比例打折。显然这种物质利益和垃圾丢弃行为直接挂钩的方法直接促进了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八个城 市 作 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旨在对这八个城市分类收集工作进行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为范围内实行分类收集工作创造条件,促进我国的生活垃圾管理和处理水平的提 高。除了建设部确定的垃圾分类八个试点城市外,各地的多个城市也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 试 点,开始了将生活垃圾转化为资源、减少垃圾处理量的有益尝试。如苏州( 2002 年) 、青 岛( 2002 年) 、威海( 2003 年) 、无锡( 2004 年) 、三亚( 2008 年) 、兰州( 2008 年) 等 城 市 都 在 各 市 建 成 区范围内或局部推行分类收集,营造公众参与的氛围,探索适用的推进方法、提高分类收集的质量。此外,在 大 多 数 城 市 的 生 活 垃 圾 相 关 规 划 和 计 划中,都明确将垃圾分类作为行业发展重要指标。
无论是建设部确定的试点城市还是其他城市,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都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很多城市中的垃圾分类工作大都举步维艰,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北京市是早提出垃圾分类概念的城市之一,然而,十年过去了,逾六成被访 者 不 能 做 到 垃 圾 分 类。上 海 近 期 开 始 将原来的垃圾“四分法”简化成“干湿两分法”,原因在于此前的分类效果不明显,市民在处理垃圾时无所适从。据调查,2010 年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居住区内,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的分类收集量仅占生活垃圾 总 量 的 3. 5% 。在 广 州,分 类 垃 圾 桶 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当地的垃圾箱一度又重回无分类的“单桶时代”。上述垃圾分类探索效果不理想,管理者大多将原因归结为市民缺乏分类收集的意识,没有养成分类收集的习惯等。在意识背后,管理者往往忽略了机制或体制问题,其实这可能是垃圾分类探索效果不理 想 的 真 正 原 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