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流程
(1)铸造:铸造保证材质均匀,无气孔、砂眼,然后进行退火处理。
(2)车床粗车毛坯,内径留2~3mm 余量,外径较图纸尺寸小6~7mm。
(3)堆焊:对行车轮预行预热,温度200 度,保温1~2 小时后出炉焊接,使用LG834 焊丝+HJ260D 焊剂+SJ102 焊剂进行堆焊车轮踏面、轮肩,保证焊层无裂纹、夹渣等缺陷。
(4)堆焊完后
非标行车轮报价
加工工艺流程
(1)铸造:铸造保证材质均匀,无气孔、砂眼,然后进行退火处理。
(2)车床粗车毛坯,内径留2~3mm 余量,外径较图纸尺寸小6~7mm。
(3)堆焊:对行车轮预行预热,温度200 度,保温1~2 小时后出炉焊接,使用LG834 焊丝+HJ260D 焊剂+SJ102 焊剂进行堆焊车轮踏面、轮肩,保证焊层无裂纹、夹渣等缺陷。
(4)堆焊完后进行退火处理,加热温度850~860 度,保温时间5 小时,然后随炉冷却,当车轮温度300 度时可出炉空冷。(5)精车内、外径尺寸达图
行车轮作为起重机设备的重要零件,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经过热处理攻关,提高了行车轮的踏面硬度和淬硬层的提高,能够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行车轮的工作环境和失效形式。
车轮体工作时车轮踏面、轮缘内侧面与轨道两侧面滚动接独,承受较大的接触应力和严重上的磨损,因此,磨损成为行车轮失效的主要形式。
车轮的磨损主要由下述两点造成:是接触疲劳,其原因是由于车轮表面硬化层浅,基体硬度偏低,在强大的接触应力作用下,淬硬层与基体过渡区距表面20~25mm处产生塑性变形并形成裂纹,扩展至表面造成疲劳剥落;起重机车轮作为冶金行业安全、正常生产必不可少的关键和重要设备,其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性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受传统冶金工艺的制约,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国内起重机车轮基本是在原苏联的模式下做一些小型的改进和发展。第二是滑动摩擦,当车轮运行时,轮缘内侧面与轨道两侧面接触产生滑动磨损,其原因是起重机承载及车轮与导轨自身尺寸精度、结构等原因而产生的常见磨损形式。
影响行车轮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有车轮体承受载荷、车轮结构、加工精度、车轮材料及热处理质量等。

行车起重机的车轮是锻件的一种分类,主要运用于门式起重机、港机、桥式起重机、矿山机械等。又称天车轮,起重机车轮,港机车轮,车轮锻件,轮子锻件,锻钢车轮等。
车轮采用ZG340-640铸钢或ZG-50SiMn低合金钢制成,工作面需要淬火,深度不20mm。对于ZG340-640铸钢车轮,滚动面硬度为300-350HBW,对于ZG-50SiMn,滚动面硬度为420-480HBW。
材料分两种,一种是铸钢件,还有一种是锻件。起重机常用的轨道有四种,即起重机专一使用钢轨、铁路钢轨、方钢轨道与T字钢轨道。铸钢件一般是ZG340-640铸钢或ZG-50SiMn低合金钢,锻件一般就是60#、65Mn、42CrMo。
车轮是比较简略损坏的部件,根据行车的运用特征,需要车轮踏面有较高的硬度,并且有一定的淬硬层深度和过渡(深度>10mm,硬度HRC40一48),起到承载、性和抗接触疲乏的功用。需要其基体组织有出色的概括力学功用和出色的组织情况,硬度应达HBS187~229,使之具有高的耐性,起到抗冲击功用和抗开裂功用。
至于轨道钢轨,通过从实际磨损情况来看,因为现在市场上的轨道有好多都是Q235的,和普通钢板是一种型号,还有就是55Q的要好,不过价格也贵。
而行车轮一般都是45号钢经过热处理和55号钢调质加热处理,还有就是档次更低的铁做的行车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