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的发展:古代计量:计量在我国历史i上称为“度量衡”。我国古代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实作为计量标准,如“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为重”、“过步定亩”、“滴水计时”来进行计量活动。 近代计量: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计量的开始。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计量摆脱了利用人体、自然物体作为“计量基准”的原始状态,逐步引入了“物理量”的概念,进入以
计量检测校准
计量的发展:古代计量:计量在我国历史i上称为“度量衡”。我国古代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实作为计量标准,如“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为重”、“过步定亩”、“滴水计时”来进行计量活动。 近代计量: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计量的开始。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计量摆脱了利用人体、自然物体作为“计量基准”的原始状态,逐步引入了“物理量”的概念,进入以科学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时期。新成立后,1953年确认采用“计量”一词,取代使用了几千年的度量衡,并赋予了更广泛的内容。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既可赋予被测量以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校准还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校准结果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检定和校准的相同点为:都是属于量值溯源的一种有效合理的方法和手段,目的都是实现量值的溯源性。二者的区别为:
1. 检定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进行全i面的评定;而校准主要是确定其量值。
2. 检定要对计量器具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而校准并不判断计量器具的合格与否。
计量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1、准确性。准确性是计量的基本特点,它表征的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也就是说,计量不仅应明确地给出被测量的值,而且还应给出该量值的误差范围(不确定度)。否则,量值便不具备明确的社会实用价值。所谓量值的统一,也是指在一定准确性范围内的统一。
2、一致性。计量的一致性,不于国内,而且也适于国际。即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任何方法、器具以及任何人进行测量,只要符合有关计量所要求的条件,计量结果就应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或者说是以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的测量。 它涉及整个测量领域,并按法律规定,对测量起着指导、监督、保证作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