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氮或氮碳共渗改变组织状态,因而也改变钢铁材料在静载荷和交变应力下的强度性能、摩擦性、成形性及腐蚀性。当处理温度600℃时,就不会象奥氏体淬火那样发生组织转变,以致可以以任意速度进行冷却,而不出现马氏体。氮碳共渗在工件表面同时渗入氮、碳元素的工艺过程,称为氮碳共渗。与淬火相比较,渗氮件和工具的尺寸和形状变化是极微小的。因而可简化或完全取消后加工处理,此外,能量消耗比其他热处理稍小。在所有工
氮碳共渗报价
渗氮或氮碳共渗改变组织状态,因而也改变钢铁材料在静载荷和交变应力下的强度性能、摩擦性、成形性及腐蚀性。当处理温度600℃时,就不会象奥氏体淬火那样发生组织转变,以致可以以任意速度进行冷却,而不出现马氏体。氮碳共渗在工件表面同时渗入氮、碳元素的工艺过程,称为氮碳共渗。与淬火相比较,渗氮件和工具的尺寸和形状变化是极微小的。因而可简化或完全取消后加工处理,此外,能量消耗比其他热处理稍小。在所有工业领域中,应用渗氮或氮碳共渗提高强度、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已在技术上获得广泛应用。
氮碳共渗工艺特点
氮和碳同时共渗与单一渗氮相出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活性碳原子的存在,使渗氮速度加快,一旦表层ε相形成,将为共渗温度下渗碳创造条件。这表明碳与氮在共渗中是相互起促进作用的。气体氮碳共渗工艺由于其处理温度低(一般500-600℃),以渗氮为主、渗碳为辅,同时渗后的性能比单一渗氮或渗碳更理想,因而使用较广泛。因而氮碳共渗速度远高于单一渗氮速度。2.在氮碳共渗化合物层ε相中:除含有氮外,还含有一定量碳(约2%)。由于ε相中含有碳,使ε相的脆性降低。这表明氮碳共渗后的白亮化合物层不呈现脆性。
碳氮共渗的工艺路线是什么!
氮化工件工艺路线: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
由于氮化层薄,并且较脆,因此要求有较高强度的心部组织,所以要行调质热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提高心部机械性能和氮化层质量。
钢在氮化后,不再需要进行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大于HV850)及性。
氮化处理温度低,变形很小,它与渗碳、感应表面淬火相比,变形小得多
模具的氮碳共渗热处理方法
氮碳共渗工艺是在液体渗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氮碳共渗是在含氮化物的盐浴中进行的。由于处理温度低,一般为500~600℃,过程以渗氮为主,渗碳为辅,所以又称为软氮化。
氮碳共渗工艺的优点:
氮碳共渗工艺也有气体、液体和固体氮碳共渗工艺。使用较多的是气体氮碳共渗工艺,尤其是以尿素、甲酰胺、三乙
i醇胺为渗剂的气体氮碳共渗为多。目前国内外采用比较多的是低温气体氮碳共渗。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