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属膜翅目、肿腿蜂科下,是一种以鞘翅目、鳞翅目等多种蛀干害虫(特别是天牛类)的幼虫和蛹为寄主的体外寄生蜂。是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肿腿蜂为体外寄生蜂,其寄生活动可分为5个步骤:(1)麻1痹寄主;(2)取食发育;(3)清理寄主周围环境;(4)
天敌丽蚜小蜂厂家批发
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属膜翅目、肿腿蜂科下,是一种以鞘翅目、鳞翅目等多种蛀干害虫(特别是天牛类)的幼虫和蛹为寄主的体外寄生蜂。是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肿腿蜂为体外寄生蜂,其寄生活动可分为5个步骤:(1)麻1痹寄主;(2)取食发育;(3)清理寄主周围环境;(4)产卵;(5)育幼。
瓢虫分类
古老的瓢虫化石标本发现于中侏罗纪,是一头小型、近长圆形的甲虫,被列在Coccinellophane属内。真正能明确分类的,是在第三纪,例如,瓢虫属Coccinella 出现在渐新世、中新世和更新世;大丽瓢虫属Sdalia 出现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梅鹿瓢虫属 Sospita出现在渐新世;眼斑瓢虫属Anatis 出现在中新世等。天敌昆虫只是相对的,当一个地方的天敌昆虫太多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成灾的情况。被整理的瓢虫化石记录甚少,但中生代的瓢虫化石材料仍待整理,有可能对瓢虫的演化提供丰富的材料。

瓢虫按食性划分
菌食性
柯氏素菌瓢虫(Illeis koebelei)亦称为黄瓢虫。体长约5mm。胸部上为白底的2个黑斑点,整个翅膀皆为黄色。以白1粉病菌等维生。
十二斑褐菌瓢虫(Vibidia duodecimguttata)亦称为白瓢虫。体长约4mm。体色为黄褐色,有淡白的斑点。以白1粉病菌等维生。
植食性
只有食植瓢虫亚科为草食性。草食性瓢虫的特征为,与肉食性瓢虫相较下翅膀不具光泽。
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此二种瓢虫体长约7mm,在淡褐色身体上有28个黑斑点。雌蜂在2℃~5℃下平均寿命283d,可较长期冷藏,仍不失去生命力。马铃薯瓢虫亦称为大二十八星瓢虫,身体和黑点比茄二十八星瓢虫略大。由于它们会集体吃茄子与马铃薯的叶子而被视为害虫。
波氏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见于日本冲绳诸岛、台湾兰屿等地。以葫芦科植物的叶子为食。
锯叶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见于日本八重山诸岛内的与那国岛等地、台湾兰屿。
生存环境
丽蚜小蜂对温和的环境较为喜好,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发育速度逐 渐加快。15℃至 30℃,发育历期由55.5d减少到12.8d,成虫寿命由48.8d 减少到13.6d。学名里的“rubidus”(拉丁语中红色的意思)是由于其红色纹路看起来像Ruby。在25℃条件下,丽蚜小蜂由卵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为87.5%。在23℃ 至 29℃范围内是丽蚜小蜂适产卵温度,单雌产卵可达100粒以上。温度对丽蚜小蜂寄生与刺吸活动影响显著,27℃下,一生平均可寄生140余头温室白1粉虱若虫,寄生致死量占总杀灭量的 74.5%。 粉虱的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的寄生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丽蚜小蜂较为喜好在叶片毛刺较少的植物上找寻寄主,相反,在毛刺较多的叶片上找寻寄主所花费的时间和寄主数量均不如在较为光滑的叶片上所花费的时间少,数量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