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染色法来鉴别纤维,主要是利用各种纤维对染料上色反应的不同而加以区分。染色法有冷染法和沸染法两种。
染色法配方
冷染法:直接靛蓝2B:2.5g 酸性品红6B:3g :5g 丹宁酸:5g
沸染法:酸性品红6B:1g 盐基淡黄(浓):1g 分散蓝GF:0.5g 胰加漂T:0.5g
将配方倒进50毫升乙醇中搅拌至溶解,再用蒸
壳聚糖纤维强度
用染色法来鉴别纤维,主要是利用各种纤维对染料上色反应的不同而加以区分。染色法有冷染法和沸染法两种。
染色法配方
冷染法:直接靛蓝2B:2.5g 酸性品红6B:3g :5g 丹宁酸:5g
沸染法:酸性品红6B:1g 盐基淡黄(浓):1g 分散蓝GF:0.5g 胰加漂T:0.5g
将配方倒进50毫升乙醇中搅拌至溶解,再用蒸馏水稀释至500毫升备用。冷染法直接将纤维投入到溶液中染色,然后以冷水冲洗纤维,挤出水分,观察颜色进行鉴别;沸染法将纤维投入到溶液中染色,煮沸3分钟后冲洗3次,再投入到0.1%的胰加漂T溶液中漂洗,挤出水分,观察颜色进行鉴别。
甲壳素在自然界的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在自然界生长、繁衍着的含有甲壳素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其腐烂后成为肥料的同时释放出甲壳素,甲壳素在自然界经受降解和脱乙酰基过程,产生不同分子量的甲壳素及不同分子量、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在广袤的田野、森林和大草原的土壤中,都有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存在;而在贫瘠的土壤和沙化的土壤中,则很少有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存在,这从一方面反映出甲壳素在自然界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尽管自然界存在大量的甲壳素,但估计全世界每年可获得的甲壳素只有15万吨,真正能生成出来的,估计不过数万吨而已,而据掌握的数据显示,全世界产生的甲壳素还没有超过1万吨。
甲壳类动物外壳的结构材料就是甲壳素,它既有生理作用,又能保护机体防止外来机械性冲击;同时,还具有吸收高能辐射的性能。在真菌的细胞壁中,甲壳素与其他多糖相连,在动物体内,则是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聚糖。
虾、蟹壳中的甲壳素与蛋白质是共价结合,是以蛋白聚糖的形式存在的,同时伴生着碳酸钙。甲壳素在蟹壳中呈纤维状互相交错或无规的网状结构,并平行于壳面分层生长,蛋白质以甲壳素为骨架,沿甲壳素层以片状生长;无机盐呈蜂窝状多孔的结晶结构,充填在甲壳素与蛋白质组成的层与层之间的空隙中。
甲壳素与蛋白质之间共价结合以蛋白聚糖的形式存在,1955年Hackman证明甲壳素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甲壳素的残糖基)能与α——氨基酸、肽和角蛋白反应,得到稳定的共价结合物,但这种结合物在某种pH条件下会分解。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