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大棚如何盖地膜?
秋冬大棚盖地膜注意事项?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农艺措施,在调节地温、保水保肥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冬季气温骤降,即使是在大棚内的作物亦是难以避免低温冻害。这个时候,需要在秋末冬初适时覆盖地膜,以促进地温升高,同时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杂草生长。那么秋冬大棚如何盖地膜?注意事项有哪些?火爆农资招商网提醒广大农友
盖地膜
秋冬大棚如何盖地膜?
秋冬大棚盖地膜注意事项?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农艺措施,在调节地温、保水保肥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冬季气温骤降,即使是在大棚内的作物亦是难以避免低温冻害。这个时候,需要在秋末冬初适时覆盖地膜,以促进地温升高,同时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杂草生长。那么秋冬大棚如何盖地膜?注意事项有哪些?火爆农资招商网提醒广大农友,以下这几个覆膜误区尽量要避免开。
秋冬大棚盖地膜注意事项
地膜紧贴植物茎基部
覆盖地膜时,切勿将地膜紧贴在植物的根茎部位,容易造成死苗现象发生。因为地膜与茎秆紧贴在一起,温度高时,土壤蒸发的水分在地膜上凝结成水珠,顺着茎基部往下流,日复一日,在茎基部形成了高温高湿的环境,致使植株发生病害导致死苗。
只在操作行覆盖地膜
全棚覆盖地膜
全棚覆盖地膜,可以有效抑制棚内杂草产生,但同时也抑制了土壤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尤其是浇水后,土壤透气性很差,致使根部呼吸受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减弱,严重影响植株长势。
对于需要全棚覆膜的棚室,建议用钢丝或竹竿将种植行地膜撑起来,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可以实现膜下浇水,既提高了土壤透气性,又使得湿气难以往外挥发,降低了棚内湿度。而操作行覆盖作物秸秆,既提升了地温,又调控了棚内湿度。
棚内覆膜过早
秋季覆膜过早,植株定植后,外界温度还未降低,立即覆膜会导致增温过高,容易出现闷根,另一方面覆地膜后,在地表层形成湿润环境,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可能导致蹲苗失败,难以培育出壮苗壮棵。建议根据天气情况,在定植15天后再覆盖地膜,有利于幼苗根系下扎,培养壮棵。
覆盖地膜也有讲究,
打孔不如支撑在设施蔬菜栽培中,冬季覆盖地膜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冬季大棚蔬菜上覆盖地膜,不仅可以提高地温,还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作用很多。但目前依然有很多地方的菜农,在覆盖地膜过程中掌握不好正确的时机和覆盖方法,比如有的菜农依然全棚覆盖地膜,采用膜上挖孔浇水的方式,则是大错特错。

因为,覆盖地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温、降湿,这样覆盖地膜不仅不能降低湿度,反而会增加棚内的湿度。浇水时直接浇在地膜上,必然会导致水下渗慢,地膜上部有积水,增大了棚内的湿度,容易造成病害多发。再一个,如果膜上挖孔后随水冲肥,部分肥料会附着在地膜表面,无法进入土壤中,造成了养分的浪费。另外,地膜紧贴地面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造成土壤中二氧化碳出不来,氧气进不去,根系活性下降,尤其是深层根系,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所以,覆盖地膜时应该在种植行内起拱覆盖,可以在种植行中间南北向扯上一根钢丝,然后覆盖地膜,或者每隔2-3米插一根钢条撑起地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而且地膜呈拱面,棚内形成的露水就不会存积在地膜表面,而是沿地膜流到操作行的土壤中;浇水时,可以让水从膜下走,不仅操作方便,还不影响棚内空气湿度,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
盖地膜,用对了保温保湿,除草,用错烧苗、烧根,你用对吗?请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盖膜用来保温、保湿以及除草。但是很多人只知道盖膜有这些好处,
但却不知白地膜与黑地膜两者的作用存在着区别。白色地膜与黑色地膜各自都有自己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有各自的用途,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使用中,两者使用也是有讲究的,有时候是不能相互替换的,如果使用不当还会带来不良效果,得不偿失。白色地膜与黑色地膜各自特性:1.白色地膜特性:白色地膜具有良大程度的穿过白色地膜,提高地温,能够提供种子萌发时的光和热。通过覆盖白色地膜,使用其良好的密闭性,能够减少和抑制土壤水分因高温蒸发,保护水分在地膜中,自由循环使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分因蒸发而流失。2.黑色地膜性特:黑色地膜具有的的反光作用,能够阻止太阳光的穿透能力,有效阻止了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杂草发芽和生长作用。黑色地膜没有白色地膜升温快,同时,黑色地膜很难降解,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黑色地膜对一些根系要求土温的农作物比较适合,对其他不适合用的农作物,反而会抑制其生长。黑色地膜主要适应大田作物:西瓜、土豆、黄瓜、青椒、番茄、小白菜、黄瓜等作物。那么怎么样使用呢?春季土温比较低,作物种子发芽需要土温高于8摄氏度以上,才能很好的发芽。为了能够提前移栽定植,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白色地膜,利用太阳光热,提高土壤的温度,给种子提供温度和水分,促使种子提前发芽。
地膜残留的危害
一年又一年,土壤中的地膜到底累积了多少呢?目前我国地膜污染严重的地方要数新疆的棉花种植区。2008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新疆地区棉田中,地膜残留量平均265.3kg/hm2,并且随着覆膜年限越长,污染越严重。在新疆,连续覆膜10a、15a和20a的棉田,地膜残留量分别为262kg/hm2、350kg/hm2、430kg/hm2,严重污染田块农用地膜残留量高达597kg/hm2。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情况下,如果要给1hm2土地铺上地膜,使用量约为60kg,597kg的地膜残留量相当于地里已经储存了10层地膜了。土壤中如此大的地膜残留量,其潜在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在被调查农田土壤中的残膜碎片每667m2在几千至20几万块之间,如果残膜的回收问题不加以解决,不要几年,每667m2农田残膜碎片将达到上百万块,既又多又细的残膜碎片几乎不可能回收了,这必然对农田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特别是山区农民现在依靠地膜覆盖栽培,使他们很快地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由于地膜残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将有可能导致他们有地无法种的境地,再次陷入贫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