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十一个疾病
1.螯虾:真菌Aphanomyces astaci。腹部两侧壳较薄的部位、附肢关节处的肌肉组织产生白色的斑点,有的个体表皮和肌肉变为棕色,肉眼可发现病灶周围有棕色的菌丝延伸至水中。菌丝体产生游动孢子,其它个体。
2.霉菌病:伤口周围和受的卵上有大量的菌丝生长,部分病灶部位有黑点。
3.红点病:一系列真菌引起,虾体表和鳃,可见火烧样的斑点,直径1厘
虾蟹饲料钓鱼
淡水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十一个疾病
1.螯虾:真菌Aphanomyces astaci。腹部两侧壳较薄的部位、附肢关节处的肌肉组织产生白色的斑点,有的个体表皮和肌肉变为棕色,肉眼可发现病灶周围有棕色的菌丝延伸至水中。菌丝体产生游动孢子,其它个体。
2.霉菌病:伤口周围和受的卵上有大量的菌丝生长,部分病灶部位有黑点。
3.红点病:一系列真菌引起,虾体表和鳃,可见火烧样的斑点,直径1厘米左右,中间呈棕黑色,具鲜红的边缘,造成螯虾大量。
4.腐壳病:由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使甲壳变黑,被逐渐侵蚀,有时病灶深入组织内部。
5.假单胞菌病:受个体反应迟钝,附肢不停抖动,造成大量。
6.诺卡氏菌病:虾尾部肌肉结节黑化,为革兰氏阳性菌。
7.原生动物病:Psorospermium以阿米巴样或孢子样阶段的形态螯虾,外壳呈现橙点,显微镜检查可在肌肉和消化管内发现大量的厚壁孢子。
8.吸虫病:主要由复殖吸虫Paragonimus等,一般不会造成,可使生长停滞,造成的伤口引发细菌。无明显外观症状,通过切片可发现大量虫体节片。防治办法主要是消灭螺、蚌。
9.涡虫病:涡虫寄生在淡水甲壳动物附肢的关节、头胸甲与尾部的连接处、鳃部和口器等部位,肉眼可发现5毫米左右的水蛭样的虫子。一般不影响生长,但其它病原体更易,也影响商品价值。
10.白尾病:微孢子虫,尾部肌肉逐步变为瓷白色,尾部僵硬,造成大量。操作过程受伤和亲虾投放时引起。投放时可用盐水消毒。
11.杆状病毒病:无明显外观症状,仅使生长迟缓,内可发现大量病毒颗粒。
克氏原螯虾饲料的投喂
投喂方法
采取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在适温范围内一般日投喂2-3次,分别在7点、14点、17点左右各投喂一次,在春季和晚秋水温较低时,日投喂一次,在傍晚投喂。饲料应多点散投,宜投喂在岸边浅水处、池中浅滩和虾穴附近。
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成活率、健康状况、水质环境、蜕壳情况、用药情况、生物饵料量等因素确定。日投喂量一般为池塘存虾量的3%-8%,实际投喂量可根据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投饲后3h基本吃完为宜。
注:克氏原螯虾贪食,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会吃食,所以养殖克氏原螯虾要比养蟹早开食。在克氏原螯虾上市季节要适当补充投喂一些小杂鱼、螺、蚌、蚬肉等动物性饵料,以提高商品虾的质量。克氏原螯虾蜕壳的时候停食,当观察到克氏原螯虾大批蜕壳时,投饲量要减少。
小龙虾养殖常见模式有哪些?三大模式:稻田养殖,池塘专养,混合养殖,莲藕田养殖。八项技巧:围网防逃;池塘改造;栽好水草;投种放苗;隐伏蜕壳;施肥投料;重稳重防;不断捕捞。八大技巧则指的是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细节问题:是围网防逃,围网的作用主要是防逃,但是有些养殖户养小龙虾都是听之任之,直接忽视;第二是池塘改造,其中涉及了稻田的改造、原有鱼塘的改造、荒废土地的改造和自然湿地的改造,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改造技巧;第三是栽好水草,养小龙虾的是养水草,小龙虾水草的栽种在技术上也有一些方法:水草的种类、怎么样、如何护都很讲究技巧;第四是投种放苗,现在养殖户苗的种源有几种:池塘里原有的、苗种场购买回来的、还有市场上的商品虾,不同的苗种选择会有不同的养殖效果;第五是隐伏蜕壳,小龙虾蜕壳是否顺利和作为隐蔽物的水草栽种有很大关系,我们也一直强调水草的栽种问题;第六是施肥投料,全程投喂人工饲料固然是一个趋势,但是在投资与回报上面还是有一定学问的;第七是重稳重防,从我们的角度来说,高密度养殖肯定会导致发病,但是一定的防治措施能够很好地控制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