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纤维隔热层使用硅铝质纤维,在施工状态下其厚度为39mm。陶瓷纤维层密度为0.1g/cm3~0.13g/cm3,与不定形耐火材料的1.75g/cm3~1.90g/cm3相比,低1/10。随陶瓷纤维隔热层厚度增厚,窑外壳金属板表面温度随之降低。由于陶瓷纤维隔热层轻质,耐火隔热壁整体质量减轻,也便于施工。所用陶瓷涂层金属网为不锈钢材质、尺寸1.2mm×7mm×14mm的网眼钢板网,是
大型隧道窑炉设计
陶瓷纤维隔热层使用硅铝质纤维,在施工状态下其厚度为39mm。陶瓷纤维层密度为0.1g/cm3~0.13g/cm3,与不定形耐火材料的1.75g/cm3~1.90g/cm3相比,低1/10。随陶瓷纤维隔热层厚度增厚,窑外壳金属板表面温度随之降低。由于陶瓷纤维隔热层轻质,耐火隔热壁整体质量减轻,也便于施工。所用陶瓷涂层金属网为不锈钢材质、尺寸1.2mm×7mm×14mm的网眼钢板网,是在板表面涂覆硅铝质陶瓷涂材而成。涂覆陶瓷材的方法是取30%~35%、15%~20%,其余为黏土,以固体总量计,掺20%的水,再添加适量的硅酸钠和有机粘结剂,拌成涂剂,涂以网眼钢板表面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窑炉是烧制陶瓷的核心要素。陶瓷窑炉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古代先民对火力的掌握程度,反映了当时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众所周知,陶瓷器皿的形成是借助窑炉内不断升高的火焰温度把泥土烧结,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陶瓷器。如何利用有限的燃料获得更高的温度,是我国历每个时期窑工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古代陶瓷窑炉结构的演变也可为现代柴烧陶瓷艺术提供更多的参考。
(1)刚玉砖碹体的拉条、顶丝调整尽量多次少量。
在200~350℃之间硅砖碹拉条调整要多次足量。因为刚玉碹体比重较大,而且晶型转变温度较高,松顶丝和拉条量不可太大,否则一旦调整过头无法挽救。而硅砖在200~350℃时正处于密集的晶型转化温度区间,体积膨胀非常集中,而且碹跨较大,所以调整次数尽量多,每次调整量要足,否则会造成一遍还没调整完,调整的部位已经又需要调整了。
(4)要及时向烤窑管道插入事先准备好的五根吹扫蒸(事先要检查好蒸汽压力),同时打开尾端放散管。待放散孔排出蒸汽后可关掉主管路的那根。其余一直保持48h,某玻璃厂就因过完大火后几个小时就把蒸拔出导致烤窑管道,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6.2过完大火后
过完大火后还要严格执行升温曲线,其次是严格控制温度。由于过大火后温度刚好900℃左右,还远远未到锆刚玉砖1100℃左右的膨胀点,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很难使锆刚玉砌体的膨胀量平稳释放,如池壁、胸墙等的炸裂甚至被挤压错位,某玻璃厂就是因为烤完窑后胸墙内倾终导致放水冷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