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5月20日20个中的17个全权代表签订了闻名世界的“米制公约”,所以该日被定为世界计量日。该“公约”及其附则,促成了各签字国共同出经费办常设的科学机构,即国际计量局(BIPM),局址确定在法国。这就是米制的摇篮。国际计量局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和CIPM管辖。其目的是保证“米制的国际间的统一和发展”。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这是
仪器计量校准检测
1875年5月20日20个中的17个全权代表签订了闻名世界的“米制公约”,所以该日被定为世界计量日。该“公约”及其附则,促成了各签字国共同出经费办常设的科学机构,即国际计量局(BIPM),局址确定在法国。这就是米制的摇篮。国际计量局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和CIPM管辖。其目的是保证“米制的国际间的统一和发展”。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这是一种技术活动,可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为计量器具或标准物质定值的过程。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规定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自行规定校准周期、校准标识和记录等。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或按照《计量技术规范》(JJF)的要求。在《校准规范》中,组织自行规定校准程序、方法、校准周期、校准记录及标识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校准规范》属于组织实施校准的指导性文件。

校准的方式可以采用组织自校、外校,或自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自校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从而节省较大费用。校准的周期由组织根据使用计量器具的需要自行确定。可以进行定期校准,也可以不定期校准,或在使用前校准。仪器计量校准检测校准周期的确定原则应是在尽可能减少测量设备在使用中的风险的同时,维持i小的校准费用。可以根据计量器具使用的频次或风险程度确定校准的周期。
校准的内容和项目,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以确保量值准确。校准的结论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量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不要求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校准的结果可以给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仪器校验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包括检验和加封盖印等。它是进行量值传递的重要形式,是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那么仪器校准的目的是什么
1)确定示值的误差,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的内;
2)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并测量仪器对示值加以修正;
3)给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仪器校验或给予参考物质的特性赋值;
4)实现溯源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