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协调应同时考虑公平、效率和生态,才可能实现区域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①公平。社会公平意味着社会主体可公平地获取资源。
②效率。用水效率与特定地区的用水行为有关。通常情况下,由于居民用水效率不高,地区通过采用节水技术或产品等可以带来可观的节水效果。因此,生活用水需求和居民用水行为与是否采用节水技术有关。
③生态。生态平衡是指人类与周围的动植物和谐共处的能力
水资源论证资质区域评估
水资源协调应同时考虑公平、效率和生态,才可能实现区域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①公平。社会公平意味着社会主体可公平地获取资源。
②效率。用水效率与特定地区的用水行为有关。通常情况下,由于居民用水效率不高,地区通过采用节水技术或产品等可以带来可观的节水效果。因此,生活用水需求和居民用水行为与是否采用节水技术有关。
③生态。生态平衡是指人类与周围的动植物和谐共处的能力。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生态压力相应增加,如自然资本( 即城市内部的自然资源) 急剧下降、环境承载力下降等。
水资源协调应同时考虑公平、效率和生态。如果只考虑公平,那么为了使社会主体获取相同的水资源,需要将区域水资源丰沛区域的水运输到缺水地区,这将带来过高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并对生态环境造成沉重负担。如果只考虑用水效率,将更多的区域水资源用于工业、制造业等以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群众,特别是农民会因为未受到公平对待而引发冲突。此外,过度利用水资源将导致生态受到破坏。如果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水坝修建或管道铺设将受到限制,而这种过度保护会阻碍经济发展,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且水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困境难以解决。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基础性资源,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支撑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资源,也是一种动态的、可再生但是又非常脆弱的资源。在经济粗放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虽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另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加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水资源利用评价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水资源承载力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 则,区域水资源内可利用水量能够维系的社会-经济规模,表征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是对水安全的一种测度。目前,园区水资源承载力的 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量化方面,如余灝哲等基于 PSR 模型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莫崇勋等采用物元评价法对南宁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量化;韩运红等采用模糊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阜阳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量化。然而水资源系统为非闭合系统,在研究边界上存在水量交换,以上研究均忽略 了 这 个 问 题。这部分水量即为过境水量,由于人类 活 动 的 影 响,进入研究区域内的过境水量会发 生 变 化。过境水量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状况,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的水资源安全及其中长期发展战略。因此,研究过境水变化情景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