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的外形在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非常多的方案,那么具体情况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1)模具的长宽不要与顶杆干涉;
(2)模具的总厚度不要太厚或太薄,超出压铸机可夹持的范围;
(3)注意与料管或喷嘴之配合;
(4)当使用拉杆拉回顶出机构时,注意拉杆之尺寸与位置之配合。
(5)以便于模具的搬运和装配,在
天津压铸模具厂
压铸模具的外形在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非常多的方案,那么具体情况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1)模具的长宽不要与顶杆干涉;
(2)模具的总厚度不要太厚或太薄,超出压铸机可夹持的范围;
(3)注意与料管或喷嘴之配合;
(4)当使用拉杆拉回顶出机构时,注意拉杆之尺寸与位置之配合。
(5)以便于模具的搬运和装配,在定模和动模上方及两侧应钻螺丝孔,以便可旋入吊环螺丝。
影响模具温度的主要因素
①合金浇注温度、浇注量、热容量和导热性。
②浇注系统和溢流槽的设计,用以调整热平衡状态。
③压射比压和压射速度。
④模具设计,模具体积大,热容量大,模温波动较小。模具材料导热性愈好,温度分布较均匀有利于改善热平衡。
⑤模具合理预热,提高初温,有利于改善热平衡,提高模具寿命。 ⑥生产频率越快,模温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对铸件和模具寿命都是有利的。 ⑦模具润滑起到隔热和散热作用。
模具温度对机械性能和压铸的影响。
模具温度提高,改善了填充条件,使机械性能得到提高。模温过高,合金冷却温度降低,细晶层厚减薄,晶粒较粗大,故强度有所下降。

压铸模具粘模、粘料怎么解决
1.检查模温是否正常,适当降低合金液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2.检查脱模剂配比是否异常,尝试更换脱模剂,调试喷涂位置和喷涂量;
3.对压铸模具表面进行抛光,对已氮化过的模具,慎重抛光,防止破坏掉表面的氮化层,形成越抛越粘的情况;
4.改进浇注系统设计结构,避免合金液持续冲刷型腔壁或型芯;
5.修改模具冷却系统;
6.调整压铸工艺参数,适当降低压射速度,缩短二速行程。
7.试着在动模上磨几条横沟,0.2-0.3mm即可,压铸件上会表现被拉的很亮,不会损坏。这样可以增加很多动模侧的包紧力,把压铸件带到动模上。 可以解决在生产过程中粘模次数太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