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果糖简介
低聚果糖又称寡果糖或蔗糖三糖族低聚糖。低聚果糖通常食用的很多水果、蔬菜中均存在。 [1] 蔗糖分子以β-(1→2)糖苷键与1-3个果糖分子结合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属于果糖和葡萄糖构成的直链杂低聚糖。 [1] 分子式为G-F- Fn(n=1,2,3,G为葡萄糖,F为果糖)。 [2] 它是以蔗糖为原料,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果糖基转移酶转化、精制而成。
大豆低聚糖价格
低聚果糖简介
低聚果糖又称寡果糖或蔗糖三糖族低聚糖。低聚果糖通常食用的很多水果、蔬菜中均存在。 [1] 蔗糖分子以β-(1→2)糖苷键与1-3个果糖分子结合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属于果糖和葡萄糖构成的直链杂低聚糖。 [1] 分子式为G-F- Fn(n=1,2,3,G为葡萄糖,F为果糖)。 [2] 它是以蔗糖为原料,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果糖基转移酶转化、精制而成。 [2] 天然存在的和酶法生产的低聚果糖几乎都是直链状。 [1] 低聚果糖作为一种非还原性糖,其黏度、水分活度、保湿性和酸性条件下的热稳定性以及可加工性,均与蔗糖相似。 [3] 一致指出低聚果糖的难消化性和对双歧的滋养作用,主要是由于小分子量的果糖低聚物承担的,因此蔗果三糖含量越高,则低聚果糖增殖双歧的保健功效越高,在酸性和加热的条件下的稳定性也就越高。

低聚果糖的起源
低聚果糖起源
1950年,Bacon等人在研究酵母转化酶时,发现此酶具有转化生成蔗果低聚果糖的功能后,人们开始对低聚果糖的工业化生产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1957年,盐见德发现了与β-果糖苷酶(β-fructofuranosidase)不同的三种酶: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E.C.2.4.1.99),6--果糖基转移酶6-FT(6--fructosyltransferase)以及1--果糖基转移酶1-FT(1-fructosyltransferase)等三种,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明确了它们的作用和性质,进而分别合成了异蔗果三糖(1--kestose)、新蔗果三糖(nekestose)和果聚糖。自80年代初以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低聚果糖的优良生理特性。
1982年,日本明治制果公司研究所对低聚果糖的安全性进行了急性毒理试验,亚急性毒理试验,下痢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果糖作为食品及食品配料具有安全性,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

低聚果糖的作用
低聚果糖的作用还是很强的,首先低聚果糖能起到促进双歧增殖的效果,通过促进双歧的增殖,这样对肠胃健康会有好处,这种病菌是可以帮助我们抑制有害菌在肠胃中的生长,这就可以起到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的效果。
低聚果糖是可以帮助我们防止热气和上火问题出现的,而主要是能防止热气和上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果我们可以每天都摄入3-6克的低聚果糖,在3周之内就可以减少有毒发酵产物的产生,还可以大大的减少有害细菌的产生。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有毒代谢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避免热气、上火、、口苦等一系列现象的产生。还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的负担,脏的效果也很强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