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内常见问题及建议大棚内常见问题及建议
1、水浑,指标偏高
放苗初期,水中藻类少,水体自净能力弱,加之虾苗活动量大,残饵粪便剩余过多,水质易恶化,出现水浑、指标偏高等问题。
建议:每2-3天使用“碧水安”3两/棚,每2-3天使用一次“利菌多”+“活力碳”各3两/棚。
2、断肠、拖便
放苗5-7天后,虾苗肠道不饱满,出现断肠、细肠、拖便等问题。
建议:使用“利多精”+“
鱼身上长白毛处理方法
大棚内常见问题及建议
大棚内常见问题及建议
1、水浑,指标偏高
放苗初期,水中藻类少,水体自净能力弱,加之虾苗活动量大,残饵粪便剩余过多,水质易恶化,出现水浑、指标偏高等问题。
建议:每2-3天使用“碧水安”3两/棚,每2-3天使用一次“利菌多”+“活力碳”各3两/棚。
2、断肠、拖便
放苗5-7天后,虾苗肠道不饱满,出现断肠、细肠、拖便等问题。
建议:使用“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内服拌料,每组拌料500斤,连续内服,直至虾苗发育完全。棚尾养殖环境清明时节雨纷纷,正如之前的预测:“棚尾季节交替,易出现倒春寒、雨水天气,这种天气下一定要做足对恶劣天气的应对,并警惕爆发病毒病。

弧菌控制放苗一周后,要对弧菌做一次预防控制工作,推荐使用高
弧菌控制
放苗一周后,要对弧菌做一次预防控制工作,推荐使用高含量生物抑菌剂,控制水体弧菌。生物抑菌,安全。
放苗后一定要做好保苗的工作,帮助虾苗顺利度过前10天的“危险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下一个挑战——转肝期。
区分好病毒、细菌、应激病害,做好防控,保虾保稳保收入!
在过去的3月份里,既有欢喜也有忧。我国疫情的防控有了很大的进展,各地市场逐渐开放,白虾市场行情也逐渐升返,然而,眼看着虾价越来越高,农户们手里的虾却不多了,这是为什么呢?近期,棚尾养殖病害严重,部分地区对虾发病率高达70%!所谓不可逆性就是说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生理机能的完善,比如说虾的发育,如果前期不注重营养,导致营养不良,等到虾生长到一定程度再怎么补充营养也是白费力气了。

“低温防病毒,高温防弧菌”
“低温防病毒,高温防弧菌”
“低温防病毒,高温防弧菌”这句话常听见养殖户说起,浓缩了十几年来的养殖经验,这个规律应用在棚尾养虾尤为吻合。对虾病毒病喜低温怕高温,在水温22-27℃之间比较活跃,弧菌病则偏向于高温,28℃以上弧菌繁殖很快,容发。
走访珠三角各地统计,各养虾核心区域的近期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升高,如下图所示(图):大鳌地区近7成,斗门区域接近4成,中山3成,番禺3成。4、蜕壳伤亡、软壳
放苗初期,虾苗每6-7小时可蜕壳一次,随着养殖时间推移,每天都可发现蜕壳现象,若虾苗活力差,则虾苗蜕壳时易出现伤亡、软壳等问题。

虾蟹一段时间不能加料,虾体粗糙,起料台快离水时侧看甲壳有荧光
虾蟹一段时间不能加料,虾体粗糙,起料台快离水时侧看甲壳有荧光,脚黄、鳃黄,则有可能起纤毛虫,尽快镜检以确定。
3、吃料正常蜕壳期间出现零散偷死,一般凌晨发现偷死,下午没有,两三天后偷死情况消失,在可能是纤毛虫寄生少数虾导致虾蟹蜕壳不遂。
4、镜检:怀疑虾蟹寄生纤毛虫取样镜检时应注意:多取几次样,一次取样时,多捉几条不同体质的虾蟹。“金藻水”的防控措施1、放苗前如何预防发生金藻水华
如果在清塘消毒前有大量金藻,建议使用“苔藻净”和“虫藻易克”杀灭大部分金藻藻种,防止金藻对虾苗成活率的影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