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晕现象
在理想情况下,轴上点和轴外点的光束都受孔径光阑的限制,有基本相同的光束孔径角,如果视场不太大,整个视场的像面照度基本均匀。然而在实际光学系统中,轴外点成像光束往往受其他光学零件通光孔的限制,结果是轴外点的光束孔径角比轴上点的小得多。这是因为要使轴外点也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成像时,那些远离孔径光阑的透镜需要有相当大的直径,并且对全孔径轴外光束校正好像差也非常困难。
光学系统报价
渐晕现象
在理想情况下,轴上点和轴外点的光束都受孔径光阑的限制,有基本相同的光束孔径角,如果视场不太大,整个视场的像面照度基本均匀。然而在实际光学系统中,轴外点成像光束往往受其他光学零件通光孔的限制,结果是轴外点的光束孔径角比轴上点的小得多。这是因为要使轴外点也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成像时,那些远离孔径光阑的透镜需要有相当大的直径,并且对全孔径轴外光束校正好像差也非常困难。因此,为了改善轴外点的成像质量、也为了光学零件的横向尺寸不特别大,常用适当减小某几个透镜直径的方法来对轴外光束作必要的限制。这种轴外点发出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被某些光学零件部分拦截而不能全部通过光学系统的现象,称为光束渐晕。轴外点离光轴越远,拦截现象(即渐晕)越严重,结果是视场外围的像面照度大大降低。当然,绝大部分光学系统都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渐晕。

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1、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2、透镜的性能
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就是利用上述3和5的规律把物体放大的。当物体处在物镜前F-2F(F为物方焦距)之间,则在物镜像方的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
在显微镜的设计上,将此像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F1之内,使物镜所放大的次像,又被目镜再一次放大,终在目镜的物方、人眼的明视距离(250mm)处形成放大的直立虚像。因此,当我们在镜检时,通过目镜看到的像与物体方向相反。

光的折射原理运用:
直到18世纪中叶,人们用冕牌玻璃做凸透镜,火石玻璃做凹透镜,组合成能会聚光的同时又能消除色差的复合透镜,用它来做物镜,才结束了折射望远镜长镜筒的时代,成像质量也大大增加。总体来说,无论是长镜筒的望远镜,还是后来经过改善的冕牌玻璃凸透镜加火石玻璃凹透镜的望远镜,他们虽然结构有所不同,但是其自身的原理是不变的,他们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工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