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介绍
银也是大家熟悉的桂金属,元素符号是A9,原子序数47,原子量107.9,熔点960.8℃,沸点2212℃。化合价为l,相对密度为l0.5。以青化物形式还原的银的标准电极电位为一0.31V(Ag+/Ag)。
银和金一样富于延展性,是导电导热很好的金属,因此在电子工业特别是接插件、印制板等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银很容易抛光,有美丽的银白色,化学性质稳定,但其表面非常容易
电镀加工
镀银介绍
银也是大家熟悉的桂金属,元素符号是A9,原子序数47,原子量107.9,熔点960.8℃,沸点2212℃。化合价为l,相对密度为l0.5。以青化物形式还原的银的标准电极电位为一0.31V(Ag+/Ag)。
银和金一样富于延展性,是导电导热很好的金属,因此在电子工业特别是接插件、印制板等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银很容易抛光,有美丽的银白色,化学性质稳定,但其表面非常容易与大气中的硫化物、氯化物等反应而变色。金属银粒对光敏感,因此它是制作照相胶卷的重要原料。
镀银的主要工艺是青化物镀银,由于银的电位很正,在简单盐镀液中因出现置换层而影响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在其他无青络合物镀银液中的镀层质量都不能与青化物镀银相比。但青化物因为其毒性质而受到限制,无青镀银的工艺也仍然有重要意义。
现在在工业生产中有应用价值的无青镀银主要是硫的代硫酸盐镀银。其他,如磺基水杨酸镀银等多种无青镀.银工艺尚未能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
电镀和涂装的区别
电镀和涂装都属于表面工程范畴通过电镀或涂装可使金属或某些非金属表面以特殊的功能,那么你是否有了解电镀和涂装的区别呢?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电镀和涂装的区别是什么,希望对大家能有一定的帮助。
电镀是是电解的一种形式,一种电离子沉积过程,一种化学反应,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涂装是将涂料施于被涂物表面的装饰、保护以及功能性作用,是以其在物件表面所形成的涂膜来体现的,使涂料在被涂物表面形成所需要的涂膜的过程,称为涂装,统称涂料施工。
电镀可以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表面获得金属镀层,如镀锌、铜、银、金,镍等。另外电镀提示您电镀使用步使表面粗糙度达到一定要求﹐可通过表面磨光﹐抛光等工艺方法来实现。第二步去油脂﹐可采用溶剂溶解以及化学﹐电化学等方法来实现,可以使用超声波加除蜡水或者是除油粉。第三步除锈﹐可用机械﹐酸洗以及电化学方法除锈。第四步活化处理﹐一般在弱酸中侵蚀一定时间进行镀前活化处理。
很多人不清楚电镀与阳极的区别,下面我们来介绍介绍:
铝的阳极氧化处理是铝金属表面藉由电流的作用形成一层氧化物膜,坚硬,抗蚀性极高,色泽优美.铝合金本身易于加工,强度高,用途很广,磥琐T阳处理产品为铝门窗,家俱,照相机及仪表外壳另件.铝材制造及其加工业也日益扩展,铝阳极氧化设备处理有相当市场潜力。
阳极处理之发展例如硬质阳极处理(hardanodizing),在低温电流亦有用交直流并用之阳极处理.这种硬化之阳极处理的铝材可用于活 塞,汽缸,汽缸内衬,油压机及涡轮之另件,汽阀,齿轮,,离合器,煞车圆片,(brakedisk),机器另见及工具等.浴温,电流密度。
溶液成份需自动控制才能严格管制成品之以达客户要求.自动化需引进国外技术及大量之资金,所以同时要深入了解国外市场之潜力循序达成自动化。
电镀原理
电镀为一种电解过程,提供镀层金属的金属片作用有如阳极,电解液通常为镀着金属的离子溶液,被镀物作用则有如阴极。阳极与阴极间输入电压后,吸引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游至阴极,还原后即镀着其上。
同时阳极的金属再溶解,提供电解液更多的金属离子。某些情况下使用不溶性阳极,电镀时需添加新群电解液补充镀着金属离子。
塑料件的双色
电镀加工工艺流程,你了解多少?
1.1除应力将塑料件放在烘箱中,70℃下保温2h。
1.2化学除油
氢氧化纳40g/L,磷酸纳30g/L,碳酸纳20g/L,OP乳化剂1~3g/L,θ60~70℃,t10~15min
除油过程中,应轻轻搅动塑料件,以加快除油速度。也可将粗化后的回收液加温到不超过70℃下除油。
1.3化学粗化[1]CrO3 400g/L,H2SO4(d=1.84)200mL/L,H2O 600mL/L相对密度1.45θ70℃,t10~15min只要严格按照此配方和工作条件操作,不会发生粗化不足或粗化过度。
1.4盐酸洗HCl(d=1.19)100~200mL/L,t1~3min盐酸洗涤能除去塑料表面残留的粗化液和吸附的Cr3+。经过盐酸洗涤后,能用肉眼观察到塑料表面由淡淡的暗绿色变得白一些。
1.5胶体钯直接活化法PdCl2·2H2O 0.5~1g/L,SnCl2·2H2O 50~100g/L,HCl(d=1.19)200~300mL/L,θ 50~60℃,t5~10min氯化把浓度不要太高,否则配槽成本高,带出损失大。一些资料[2]报道的配方中,氯化把质量浓度0.5g/L,笔者在生产中证实是不可行的,即使延长活化时间到30min以上,温度提高到60℃以上,依然会出现露塑,生产效率低,成品率低。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