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历史发展概况及现状评述
上世纪30年代早有人提出关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基础理论,随后凝胶纺丝法和增塑纺丝法的出现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UHMWPE于1958年由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博士首先研制出来,到60年代末国外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接着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利兹大学的Capaccio和Ward首先研制成功分子量为10万的高分子量聚乙
抗低温高分子板材生产商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历史发展概况及现状评述
上世纪30年代早有人提出关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基础理论,随后凝胶纺丝法和增塑纺丝法的出现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UHMWPE于1958年由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博士首先研制出来,到60年代末国外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接着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利兹大学的Capaccio和Ward首先研制成功分子量为10万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的发展前途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的发展十分迅速,80年代以前,世界平均年增长率为8.5%,进入80年代以后,增长率高达15%~20%,而我国的平均年增长率在30%以上。1978年世界消耗量为12,000~12,500吨,而到1990年世界需求量约5万吨,其中美国占70%。2007-2009年逐步成为世界工程塑料工厂,超分子量聚乙烯产业发展更是十分迅速。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在2001年被技术部国科计字(2000)056号文件列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属化工类新材料、新产品。计委科技部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重点领域项目。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很难加工,并且具有很强的性、自润滑性,强度比较高、化学性质稳定、抗老化性能强,所以在辨别真假高分子聚乙烯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这几项特性,具体辨别方法如下:
1.称重法则: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产品的比重在0.93-0.95之间,密度较小,能浮于水面。如果不是纯正的聚乙烯材料,将会沉入水底。
2.温度测量:纯正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品,在摄氏200度时是不会熔化,不会变形,但会变软。如果不是纯正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在摄氏200度时是会有变形的。
3.边缘测试法:纯正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翻边端面圆润、均匀、光滑,如果不是纯正的聚乙烯材料翻边端面有裂纹,且在加热后翻边时会出现掉渣现象。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其发展十分迅速,80年代以前,世界平均年增长率为8.5%,进入80年代以后,增长率高达15%~20%。而我国的平均年增长率在30%以上。1978年世界消耗量为12,000~12,500吨,而到1990年世界需求量约5万吨,其中美国占70%。2007-2009年逐步成为世界工程塑料工厂,超分子量聚乙烯产业发展更是十分迅速,以下为发展:
上世纪30年代早有人提出关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基础理论;
凝胶纺丝法和增塑纺丝法的出现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上世纪70年代,英国利兹大学的Capaccio和Ward首先研制成功分子量为10万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1964年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生产;
1975年荷兰利用十氢萘做溶剂发明了凝胶纺丝法(Gelspinning),成功制备出了UHMWPE纤维,并于1979年申请了专利。此后经过十年的努力研究,证实凝胶纺丝法是制造高强聚乙烯纤维的有效方法,具有工业化前途;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轴套具有性、无粘性、耐腐蚀性、 摩擦系数小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发电厂,矿厂,船厂,焦化厂,化肥厂,钢厂,码头,汽车零部件公司,污水处理厂,工程车等。
产品强度高,耐冲击,无毒无味,使用温度-70~+100°C,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贮仓、料斗、溜槽、管道、渣沟的衬里和抗磨损的机械零部件,是解决防磨损、防堵塞、防腐蚀的理想材料。
性:相当于不锈钢的9倍,聚四氟乙烯的6-7倍,HDPE的2倍。
无粘性:表面张力小,与常见物质不亲和,因此不易粘连结垢。
耐腐蚀性:能耐磷酸、盐酸、稀硫酸、碱类、盐类等腐蚀。
摩擦系数小:流提阻力小,节省能耗。
热塑料制品设计原则
高分子板安装考虑到松散物料的息角及物料与衬板的摩擦系数,建议料仓料面与水平方向夹角a68,这样经安装高分子衬板后物料可以在整个仓体内实现整体流动,避免或减小了滞留区,不必使用振荡器和空。高分子板在安装前,还应根据料仓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安装工艺,在安装时遵照执行。安装高分子板时,可以和钢焊接,在与水泥结构沉头膨胀螺栓固定。然后我们还要把高分子板比较长的一边,安装在垂直方向,如果高分子板比较薄的话,垂直边可以搭接。如果高分子板比较厚的话,接边应切成45度。这样容许长度有变化,并在贮仓内形成平滑的塑料平面,有利于物料的流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