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机关需要根据机构事务管理的规律,严格实行成本效益管理,加强投入产出分析,确立节约型机关的定额定员管理标准、资产配置标准和费用定额标准等技术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 方式方法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成效。应探索工作方式,推行量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绩效管理、合同能源管理、代建制等现代机关事务工作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建设节约型机关涉及面广,组织领导部门
节约型机关建设方案
建设节约型机关需要根据机构事务管理的规律,严格实行成本效益管理,加强投入产出分析,确立节约型机关的定额定员管理标准、资产配置标准和费用定额标准等技术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 方式方法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成效。应探索工作方式,推行量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绩效管理、合同能源管理、代建制等现代机关事务工作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建设节约型机关涉及面广,组织领导部门和参与部门较多,需要明确组织领导机构、部门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节约型机关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工作理念上,树立了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的行政理念和办公习惯,成为机关工作人员的一种自觉行为,能够将资源节约、成本控制贯穿到机关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在制度保障上,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有利于资源节约、成本控制的目标、法规、制度和标准,并且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实施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透明。在制度执行上,具有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机关工作人员对有关管理制度具有高度的价值认同,能够普遍遵守和执行制度规定; 自觉接受机关内外监督。在实际成效上,坚持成本效益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能够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公共管理和服务保障效益,机关运行成本控制成效显著,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了带头和表率作用,成为厉行节约的。
根据我国行政管理成本总体过高的现状,结合绩效管理,建立节约型机关建设战略规划,制定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依据、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在战略目标制定中,的是确定每年一级行政支出总额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的降低率,然后由事务主管部门分解到各个机关,作为考核的约束性指标来执行。从目前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现状,参考其他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 2011 - 2015 年期间,一级行政支出总额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的降低率至少达到 1% 以上,节约型机关建设才能取得显著效果。否则,节约型机关建设可能流于形式,表现在文件中,实际效果不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