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交换机与普通交换机区别
1、端口的区别
普通交换机端口数量一般为24-48个,网口大部分为千兆以太网或者百兆以太网口,主要功能用于接入用户数据或者汇聚一些接入层的交换机数据,这种交换机可以配置Vlan简单路由协议和一些简单的SNMP等功能,背板带宽相对较小。
2、连接或访问网络区别
通常将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称为接入层,将位于接入层和核
华三核心交换机
核心交换机与普通交换机区别
1、端口的区别
普通交换机端口数量一般为24-48个,网口大部分为千兆以太网或者百兆以太网口,主要功能用于接入用户数据或者汇聚一些接入层的交换机数据,这种交换机可以配置Vlan简单路由协议和一些简单的SNMP等功能,背板带宽相对较小。
2、连接或访问网络区别
通常将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称为接入层,将位于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部分称为分布层或汇聚层,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口密度特性。
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因此汇聚层交换机具备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
而网络主干部分则称为核心层,核心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用有更高的可靠性、性能和吞吐量。

核心交换机的优势
1、大缓存技术
数据中心交换机改变了传统交换机的出端口缓存方式,采用分布式缓存构架,缓存比普通交换机也大许多,缓存能力可达1G以上,而一般的交换机只能达到2-4m。对于每端口在万兆全线速条件下达到200ms的突发流量缓存能力,从而在突发流量的情况下,大缓存仍能保证网络转发零丢包,正好适应数据中心服务器量大,突发流量大的特点。
2、高容量设备
数据中心的网络流量具有高密度应用调度、浪涌式突发缓存的特点,而普通交换机以满足互联互通为目的,无法实现对业务精准识别与控制,在大业务情况下无法做到响应和零丢包,无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系统的可靠性主要依赖设备的可靠性。
所以普通交换机无法满足数据中心的需要,数据中心交换机需要具备高容量转发特点,数据中心交换机必须支持高密万兆板卡,也就是48口万兆板卡,为使48口万兆板卡具备权限转发,数据中心交换机只能采用CLOS分布式交换架构。
除此之外,随着40G和100G的普及,支持8端口40G板卡和4端口的100G板卡也逐渐商用,数据中心交换机40G、100G的板卡早已出现进入市场,从而满足数据中心高密度应用的需求。
3、虚拟化技术
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需要具有高管理性和高安全可靠性的特点,因此数据中心的交换机也需要支持虚拟化,虚拟化就是把物力资源转变为逻辑上可以管理的资源,以打破物理结构之间的壁垒,网络设备的虚拟化包括多虚一,一虚多等技术。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对多台网络设备统一管理,也可以对一台设备上的业务进行完全隔离,从而可以将数据中心管理成本减少40%,将IT利用率提高大约25%。

非网管型交换机的缺点
1、非网管型工业交换机功能有限,适合小型网络中。
2、不支持ARP防护,ARP攻击不是病毒因而几乎所有的杀毒软件对之都无可奈何;但它却胜似病毒—因为它轻可造成通信变慢、网络瘫痪,重会造成信息的泄密。
3、不支持mac地址的绑定。
4、不支持vlan的划分,在非网管的交换机上连接的终端用户处于同一广播域中,会爆发广播风暴,不能对其进行防护和抑制。使整个网络出现拥塞、阻断、泛洪,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5、不支持基于流量的控制。
6、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差,出现丢包现象严重。
7、组装单一,不能应用在大中型网络中,对网络升级、扩展存在大的局限。
8、管理不便,硬件故障率比较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