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
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和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大、占地范围广、施工周期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建设过程会占压植被,增加植被后期恢复难度,且对土地资源形成一定损失,终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传统上,我国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一般优先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
水土保持施工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
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和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大、占地范围广、施工周期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建设过程会占压植被,增加植被后期恢复难度,且对土地资源形成一定损失,终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传统上,我国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一般优先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措施,这导致土壤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修复的目标不能有效落实。为满足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需要在传统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上,对水电工程施工扰动区域和周边生态脆弱区域从生态优先的角度进行系统考虑。因此,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交汇融合被提上议程进行研究,并逐步应用于工程实践。
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
水资源与土壤资源是生态系统当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但水与土地都是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为了生产生活,对土地的过度开采导致了水土流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导致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得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了下降。这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土地本身质量降低。在我国江河湖泊河和水库当中出现了泥沙的淤积问题,这也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泥沙淤泥导致水库的发电能力受到影响、灌溉能力也减弱。同时,江河湖泊的航行能力也进一步降低。近年来,长江流域还出现了频繁的洪涝灾害,这主要是由于江河湖泊的面积不断缩小导致河道淤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洪水的破坏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水土流失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很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都会出现土地肥力下降、生态模式丰富度降低的问题,从而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阻碍。

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能有效地拦截降水又能保护地表土壤免受降水及坡面水流的冲刷,是很好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生物措施还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在推行生物措施过程中必须注重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以保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提供退耕生态补偿,技术部门应注重引导群众筛选有经济效益的适种林果树木。①应树立起天然林生态效益远大于人工林的观念。天然林从乔木—灌木—草本—菌类—枯木—微生物—动物一应俱全,具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人工林仅有单一种类的乔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其生态效益与水土保持功能远不能代替天然林。实践证明,从生态效益来讲,封山育林的植物恢复速度快于人工种植。因此,退耕还林势在必行。②筛选适种植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选择适种植物,还要选择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更要防止外来植物入1侵。如在石灰岩区不能种松树,应广种各种竹类、桑树等;开垦地选择豆科树种,既能提高地力又能为养殖大型牲畜提供木本饲料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