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编制指南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2020年11月底前,根据2019年水质监测数据,完成市、县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编制《XX市2019年度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2021年3月底前,选用2020年水质监测数据,完成市、县域水环境承载力状况评价,编制报告。
水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区域水环境系统在满足水质目标要求、保持可持续的自净能力和维持水生
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编制指南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2020年11月底前,根据2019年水质监测数据,完成市、县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编制《XX市2019年度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2021年3月底前,选用2020年水质监测数据,完成市、县域水环境承载力状况评价,编制报告。
水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区域水环境系统在满足水质目标要求、保持可持续的自净能力和维持水生态健康的条件下,对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支持能力。具有客观性、区域性、阶段性、动态性及可调性等特征。
水质时间达标率(A1)反映评价区域内水质在时间尺度上的达标情况,是所有断面(点位)水质时间达标率的算术平均值。断面(点位)水质时间达标率指在一年内不同时期水质 达标次数占总监测次数百分比。
水质空间达标率(A2)反映评价区域内水质在空间尺度上的达标情况,指区域内年度达标断面(点位)个数占断面(点位)总个数的百分比。
水环境承载力指数(Rc)定量反映水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数值,将评价指标代入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公式计算获得,无量纲。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计算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计算: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质时间达标率和水质空间达标率两个评价指标,反映评价区域内水质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达标情况。水质达标情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 号)中的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参评断面(点位)水质目标以评价年水质考核目标为准,其中,国控断面(点位)水质目标以生态环境部与各省(区、市)签订的《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评价年水质考核目标为准,省控和市控断面(点位)水质目标以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所规定的评价年考核目标为准,其他未明确规定的断面(点位)水质目标参照受其影响近的国控、省控或市控断面(点位)水质目标执行。
承载状态判定是水环境承载力指数越大,表明区域水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支持能力越强。根据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大小,将评价结果划分为超载、临界超载、未超载三种类型。当 Rc<70%时,判定该区域为超载状态;当 70%≤Rc<90%时,判定该区域为临界超载状态;当 Rc≥90%时,判定该区域为未超载状态。
什么是水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能力。
也可以理解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水环境所能承受的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上下班乘坐的电梯,当电梯超重(达到极限值),电梯不能正常运行,这个要将要超重又还没有超重的临界值就叫电梯的承载力。
水环境(水体)也一样,例如一条河流,上游洗洗菜,鸭子游个泳,下游还是能饮用,因为这样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河流有自己净化的能力,没有超过河流的承载力。但是如果很多化工厂排污进入河流,超过了河流的自身净化能力,河水被污染就不能引用了。
地市级行政单元编制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包括市本级和行政区域内各县级行政单元的评价结果。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包括前言、评价结果和结论三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前言:简要介绍区域基本情况、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2.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简要介绍评价断面(点位)选取、水环境承载力指数计 算和状态判定结果。
3.结论:根据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总结分析不同承载状态县(区)数量和占比。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