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zui大程度提高模具性能,排气是成型周期中的重要一环。当热塑性材料进入模腔时,需要排出模腔中的空气。排气孔通常位于zui后填充到的部位,靠近缝合线的部位以及流道系统 上。沿分模线周边分布的附加排气孔可大大提高整体排气性 能。模具中的残留气体在成型部件上显示为焦痕。基本经验是:模具中气体必须能够以与塑料进入模腔相同的速率排出。气孔深度因所用材料而不同 - 通常非晶态热
小型塑料模具
为了zui大程度提高模具性能,排气是成型周期中的重要一环。当热塑性材料进入模腔时,需要排出模腔中的空气。排气孔通常位于zui后填充到的部位,靠近缝合线的部位以及流道系统 上。沿分模线周边分布的附加排气孔可大大提高整体排气性 能。模具中的残留气体在成型部件上显示为焦痕。基本经验是:模具中气体必须能够以与塑料进入模腔相同的速率排出。气孔深度因所用材料而不同 - 通常非晶态热塑性材料由于粘度 较高,要求的气孔深度较大。
使用常规模具时,热材料经过注道衬套进入模具。流道系统引 导材料经由浇口进入模腔。要使熔体分布适当和正确顶出成型部件,注道衬套的正确设计和适当尺寸是至关重要的。注道“O”直径应该比喷嘴出口直径约大于 20%,以防模具开启时注道阻塞。“O”尺寸还与部件和流道大小密切相关。可以使用加热的注道衬套取代常规注道衬套。加热注道(或 叫“热”衬套)的初始成本可能比“冷”衬套高,但由于它消除了连在每个部件或流道系统上的注道,因此可极大地减少产生的废弃物。有了热衬套,对进入流道系统的熔体温度的控制就能更加精1确。
流道应该尽可能短,以减少不必要的压力下降。横截面zui好是圆形。如果流道须放置于模具的一半处,请使用梯形圆底的流 道。半圆和扁平流道效率不高,不推荐使用。流道应该能使材料平衡、不受限地流入一个或多个部件(如果 使用多个模腔的话)中。通常,一条流道每转 90 度就需要在 直径上缩小 20%。在设计流道系统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圆形 流道的直径通常为 0.125” – 0.375” (3.2 - 9.5mm)。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