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
被动屏蔽和主动屏蔽
根据干扰源相对于屏蔽体的位置(在屏蔽体的内部或外部).可分为主动屏蔽与被动屏蔽。若屏蔽体用来防止干扰场进入被屏蔽空间,这种屏蔽结构称为被动屏蔽。若干扰源在屏蔽体内部,屏蔽体用来防止干扰场泄露到外部空间,则称这种屏蔽结构为主动屏蔽。主动屏蔽不适用于高频,而专门用于低频。被动屏蔽体多用于屏蔽对象与干扰源相距较远的场合,如屏蔽室等。通常的办法
导电膜屏蔽效能测试
电磁屏蔽
被动屏蔽和主动屏蔽
根据干扰源相对于屏蔽体的位置(在屏蔽体的内部或外部).可分为主动屏蔽与被动屏蔽。若屏蔽体用来防止干扰场进入被屏蔽空间,这种屏蔽结构称为被动屏蔽。若干扰源在屏蔽体内部,屏蔽体用来防止干扰场泄露到外部空间,则称这种屏蔽结构为主动屏蔽。主动屏蔽不适用于高频,而专门用于低频。被动屏蔽体多用于屏蔽对象与干扰源相距较远的场合,如屏蔽室等。通常的办法是用金属网或者金属壳将产生电磁波的区域与需防止侵入的区域隔开。
在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中,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能量通过传导性耦合和辐射性耦合来进行传输。为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对传导性耦合需采用滤波技术,即采用EMI滤波器件加以抑制,对辐射性耦合则需采用屏蔽技术加以抑制。在当前电磁频谱日趋密集、单位体积内电磁功率密度急剧增加、高低电平器件或设备大量混合使用等因素而导致设备及系统电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其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屏蔽是通过由金属制成的壳、盒、板等屏蔽体,将电磁波局限于某一区域内的一种方法。由于辐射源分为近区的电场源、磁场源和远区的平面波,因此屏蔽体的屏蔽性能依据辐射源的不同,在材料选择、结构形状和对孔缝泄漏控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设计中要达到所需的屏蔽性能,则需首先确定辐射源,明确频率范围,再根据各个频段的典型泄漏结构,确定控制要素,进而选择恰当的屏蔽材料,设计屏蔽壳体。因电磁波在良导体中衰减很快,把由导体表面衰减到表面值的1/e(约36。
涡流的屏蔽效应
当交变电磁场通过金属材料表面或由金属材料所包围的孔眼时,金属材料会因感应电动势形成涡流,这涡流所产生的磁场恰好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抵消了部分原磁场,从而起到屏蔽作用。金属材料的颠倒率越高,产生的涡流越大,屏蔽作用越好。实质是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电阻,涡流所产生的焦耳热消耗了入射电磁场的能量,起到屏蔽作用。如在收音机中,用空芯铝壳罩在线圈外面,使它不受外界时变场的干扰从而避免杂音。
1、屏蔽体外侧。由线圈工作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和由屏蔽体感生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方向相反,部分相互抵消,起到屏蔽作用。屏蔽体外侧的磁力线是线圈磁力线的一部分,屏蔽体感生电流的磁力线少于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线,即屏蔽体外侧的磁力线不会被全部抵消。
2、线圈外侧、屏蔽体内侧。线圈工作电流的产生的磁力线与屏蔽体感生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该区域内由于屏蔽体的介入,磁力线更为密集,磁场更强。
3、线圈内侧。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和屏蔽体感生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在线圈内侧,方向又变为相反,说明屏蔽体会使穿越线圈内侧的磁通量减少,即线圈的自感量减小。
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 shield )是指利用导电材料或铁磁材料制成的部件对大容量汽轮发电机定子铁心端部进行屏蔽,以降低由定子绕组端部漏磁在结构件中引起的附加损耗与局部发热的措施。在通信方面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具体讲,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电磁屏蔽的原理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能流的反射、吸收和引导,它与屏蔽结构表面和屏蔽体内部产生的电荷、电流与极化现象密切相关。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