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不锈是相对而不是绝dui地
其次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相对地发生了氧化,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氧化反应的进一步扩展,不锈钢的生锈被控制在了很小的范围之内
再次,LS所说的有一点不太认同,常见不锈钢中主要的掺杂元素一般是铬,其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形成氧化膜,另一方面提高了合金的电极电位,同时也有助于奥氏体的形成
敏化现象。金属中的强化机制主要有固溶强化
耐硫酸露点腐蚀钢生产
首先说不锈是相对而不是绝dui地
其次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相对地发生了氧化,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氧化反应的进一步扩展,不锈钢的生锈被控制在了很小的范围之内
再次,LS所说的有一点不太认同,常见不锈钢中主要的掺杂元素一般是铬,其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形成氧化膜,另一方面提高了合金的电极电位,同时也有助于奥氏体的形成
敏化现象。金属中的强化机制主要有固溶强化、位错强化、细晶强化、第二相(沉淀和弥散)强化。不锈钢因含有Cr在表面形成氧化铬薄膜,失去化学活性,称为钝化状态,但奥氏体系若经过475~850℃温度范围时,C会与Cr结合生成碳化铬(Cr23C6)析出在晶体边界,因此晶界附近的Cr含量大减,成为贫Cr区。此时,其耐腐蚀性会降低,对腐蚀环境特别敏感,故称为敏化现象。敏化现象在氧化酸的使用环境容易腐蚀,此外还有焊接热影响区和热间弯曲加工区。
又称不锈耐酸钢,当钢中含铬量达到12%左右时,铬与腐蚀介质中的氧作用,在钢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 自钝化膜),可阻止钢的基体进一步腐蚀,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在550~750℃和475℃长期停留也会出现σ相脆性和475℃脆性,但含碳、氮总量150ppm的高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如高纯Cr18Mo2,高纯Cr26Mo1等,基本上不产生室温脆性。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前者不一定耐化学介质腐蚀、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又称不锈耐酸钢,当钢中含铬量达到12%左右时,铬与腐蚀介质中的氧作用,在钢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 自钝化膜),可阻止钢的基体进一步腐蚀,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前者不一定耐化学介质腐蚀、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
②马氏体铬镍钢包括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和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等,都是高强度或超高强度不锈钢。这两个特点说明这个钝化膜既薄又致密,因此,这个钝化膜很难被腐蚀介质击穿去腐蚀基体。此类钢含碳量较低(0.10%),并含有镍,有些牌号还含较高的钼、铜等元素,所以此种钢在具有高强度的同时,强度与韧性的配合以及耐蚀性、焊接性等均优于马氏体铬钢。Cr17Ni2是常用的一种低镍马氏体不锈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