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小型科技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综合、探究、为理念而研究和开发的新课程实验教学环境,符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利用该环境开展科学探究实验学习,可以较好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而且可以很快适应新的考试方法和考试模式。
“校园科技馆”的建设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经济性原则,要结合本校实际,杜效投入,做到合理配置,重视性价比;二是实用性原则,要尽可
少年宫科普仪器批发
学校小型科技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综合、探究、为理念而研究和开发的新课程实验教学环境,符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利用该环境开展科学探究实验学习,可以较好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而且可以很快适应新的考试方法和考试模式。
“校园科技馆”的建设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经济性原则,要结合本校实际,杜效投入,做到合理配置,重视性价比;二是实用性原则,要尽可能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追求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从展馆设计上要把握节奏性,从展品选择上要多样性,宜区分出核心、重点、一般展项。在整个展馆的设计中要把握好节奏感,让观众在参观体验中有兴奋点,有高潮,但也不能处处都是兴奋点。展项的内容设计分为核心展项、重点展项、一般展项,它们之间的比例搭配要合理,以1000平方米的展厅为例,每个展区包括核心展项一个、重点展项3—4个、其余为一般展项。按照科技馆建设的惯例,每30—40平方米一个展项的标准,择优选择展项。一个展项可由多个展品或一个展品构成。按照以人为本、普及军事知识的设计理念,展品展项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可以从军事装备研发、设计、生产、使用的各个环节,选择能体现相关展区军事装备技术的展项。例如,2014年北京科技周军博研发的潜艇外形动力试验是研究在相同动力的前提下,潜艇外形对潜艇运动速度的影响,它属于研发环节的项目、电脑或手动拼装飞机属于生产环节,模拟体验驾驶飞机属于使用环节。要把握好参与体验项目在装备研制各个环节中的比例。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展品所体现的科学原理的融合是展项设计的关键。一个好的展项设计,需要科技加智慧,通过创意设计,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把一个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成生动、具体、形象的展项,从而实现科技与观者的体验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手段十分丰富,多点触摸技术、幻影成像技术、互动体感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互动拍照技术等等已经在各个场馆中得到了应用,如何把这些的展示技术与军事装备技术进行融合,是设计科技馆展项的关键所在。

科技馆在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中发挥的作用
科技馆的发展历程
在科技馆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史博物馆是今天科学技术博物馆诞生初期早的一种形态。17世纪末期,受欧洲文艺复兴思想的推动,当时一大批科学巨匠深刻地意识到普及大众科技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知识为万民之物”。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许多科学家把用来做科学研究和为实验而收集到的动、植物、矿物标本及皇宫的收藏品集中起来,向社会公众展出,供人们参观和研究,以达到教化公众,开阔视野,传播知识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形态——自然史博物馆。18世纪前后,英国、法国、美国等许多纷纷建立起类似于自然史博物馆的场所,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19世纪初,在工业革命的带动下,科技进步的力量受到的重视。为了宣传工业革命的成果,一些工业成立了展示和收藏工业设备、科学仪器和反映工业成就的博物馆,这种形态的博物馆被人们称之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19世纪末期,以德国电力工程师奥斯卡米勒为代表的科学家,在筹建德意志博物馆时,提出展示动态展品和观众参与型展品的展教理念,同期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德意志博物馆首创了在博物馆中展示动态展品和观众参与型展品,开创了科普教育场馆由静态陈列方式向动态参与方式转变的历史先河,使早期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为主,向教育为主的轨道转变,从而引发了科普教育场馆的深刻变革,为现代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建设开辟了道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