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着眼于生态改善,着力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基础. 生态环境是由土、水、光、热等和生物群落的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自然整体. 保护了沿岸的粮田,同时减缓了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保障山区经济可持续
水土保持报告书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着眼于生态改善,着力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基础. 生态环境是由土、水、光、热等和生物群落的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自然整体. 保护了沿岸的粮田,同时减缓了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保障山区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降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答:地面上的水分主要是由降雨所产生的。所降雨水一部分渗入到地面土壤中,另一部分不能入渗的就形成“地表径流”,冲走地面的土粒,产生水土流失。如果降雨的强度很小,降雨能全部被土壤吸收,不产生1“地表径流”,就不会有水土流失。如果降雨强度很大,地面的土壤不能全部吸收所降雨水,就会产生1“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 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 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目前,水土保持的措施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三大类。 黄土高原一般是三种措施并用, 三种效果互补,成效较好。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谷坊、挡土墙、排水沟、梯田梯地等。①谷坊是在沟谷中构筑多道土石坝以拦截水分和泥沙。②挡土墙建在切坡或沟壁的下方,防止上方土石下移。③排水沟或称天沟,是在沟头和沟谷两坡的上方开挖水沟并硬化,拦截坡面水流,使沟头与沟坡免受流水直接冲刷后退。④在坡地上修建梯田梯地,避免顺坡耕种是十分有效的工程措施。由于梯田梯地的田地坡度很小,水流侵蚀作用也十分微弱,而陡坎经人为加固后具有很好的抗侵蚀能力,因此,水土保持功能为显著。有关研究证明梯田梯地保水保土效率一般都在90%以上,耕地含水量一般可增加6%~12%,与顺坡耕地相比增产1倍以上。可见修建梯田梯地既有有效的生态效益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