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发展历史及作用: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盖的蔬菜生产已很广泛。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为拱形,高1米左右,宽1.5-2.0米,故称为小拱棚。由于棚型矮小不适于在东北冷凉地区应用,1966年长春市郊区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经过多次的改建试用,终于创造了高2米左右,宽15米,占地为1亩的拱形大棚。大棚的结构类型:为了
建设单栋大跨度棚
大棚发展历史及作用: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盖的蔬菜生产已很广泛。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为拱形,高1米左右,宽1.5-2.0米,故称为小拱棚。由于棚型矮小不适于在东北冷凉地区应用,1966年长春市郊区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经过多次的改建试用,终于创造了高2米左右,宽15米,占地为1亩的拱形大棚。大棚的结构类型:为了加强防寒保温,提高大棚内夜间的温度,减少夜间的热辐射而采用多层薄膜覆盖。
大棚发展历史及作用:1970年向北方各地进行推广。1975、1976及1978年连续召开了三次'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科研协作会'会议对大棚生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76年太原市郊区建造了29种不同规格的大棚,为大棚的棚型结构、建造规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需要,都可以随时来电咨询我们,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您。因为其棚型比中、小棚高大,又不同于温室的建筑结构,故称其为大棚。
大棚的结构类型:由于棚体高大不便用草帘进行防寒,而在棚内用多层薄膜进行内防寒,棚内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主要生产季节是春、夏、秋。冬季气温在-15℃以上的地区可种植一些耐寒性强的作物,或用火炉进行临时性补充加温。因为其棚型比中、小棚高大,又不同于温室的建筑结构,故称其为大棚。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需要,都可以随时来电咨询我们,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您。大棚的性能特点:大棚越高大,棚内垂直方向的辐射照度差异越大,棚内上层及地面的辐照度相差达20-30%。
大棚覆盖材料:普通膜以聚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多功能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需要,都可以随时来电咨询我们,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您。春季大棚种植的黄瓜、茄子特别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严重影响质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