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迪卡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1978年,一种新型显微镜的灵感,在一次谈话中产生了1978年,一种新型显微镜的灵感,在一次谈话中产生了。,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科学家罗雷尔向德国研究生宾尼希介绍他们实验室的表面物理研究计划。31岁的宾尼希提出,可以用隧道效应来研究表面现象啊!罗雷尔对他的想法很有兴趣。于是,1978年底,罗雷尔就邀请宾尼希来到苏
北京偏光显微镜公司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迪卡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1978年,一种新型显微镜的灵感,在一次谈话中产生了
1978年,一种新型显微镜的灵感,在一次谈话中产生了。,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科学家罗雷尔向德国研究生宾尼希介绍他们实验室的表面物理研究计划。31岁的宾尼希提出,可以用隧道效应来研究表面现象啊!罗雷尔对他的想法很有兴趣。于是,1978年底,罗雷尔就邀请宾尼希来到苏黎世,一起研制利用隧道效应的显微镜。宾尼希和罗雷尔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81年研制出扫描隧道显微镜。它是显微技术的又一个革命性的进展,放大倍数达到数千万倍。这种新型显微镜的革命性表现在,它是借助隧道效应研究材料表面。因此,它不使用透镜,对样品无破坏性,而且可以获得三维图像。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成功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成功,展示的是综合性成果之和谐美。早利用隧道效应来研究表面现象的不是宾尼希和罗雷尔,而是美国物理学家贾埃弗。我们可以想见,观察样品表面原子尺度,必定要求仪器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贾埃弗未能克服这个巨大的障碍。宾尼希和罗雷尔却在3年时间里,实现了理论上、实验技术上和机械工艺上三大方面的突破,从而解决了仪器的稳定性难题,取得了后的成功。没有机械工艺上的突破,扫描隧道显微镜是无法成功的。

场一离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什么意思
在上世纪30年代,还出现了一种借助电子来显示物体表面结构的显微镜,那就是场一发射显微镜。1937年,缪勒发明了场一发射显微镜,直接把发射体表面的图像投射到荧光屏上。因为是“直接投射”,这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约等于荧光屏半径除以发射体半径,可以达到100万。场一发射显微镜和场一离子显微镜,是迄今得力的显微镜之一。场一发射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达到2纳米。场一离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更高,可以达到0.2纳米。0.2纳米的分辨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荧光屏上能够显示出样品(针尖)表面上的单个原子。在场一离子显微镜中,样品要承受强大的电场力作用。因此,场一离子显微镜仅用于研究金属材料,无法进行生物分子的研究。

物镜按照无限远象距进行设计而不是象常规物镜
物镜按照无限远象距进行设计而不是象常规物镜那样按照有限象距进行设计,这种光学系统称为无限远色差和象差校正的光学系统或简称无限远光学系统。使用这种光学系统时,当入射光从试样表面反射再次进入物镜后,并不收敛而是保持为平行光束,直到通过镜筒透镜后才收敛并形成中间象,即一次放大实象,然后才供目镜再次放大。
平场消色差物镜
现今新型显微镜已经普遍使用平场消色差物镜,甚至还可以配置更的平场复消色差物镜。老式物镜初次放大实象的直径只有18mm~20mm,而平场消色差物镜则规定高度校正的初次放大平面象的直径为28mm,即象场面积增大了一倍,并使象场弯曲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