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石灰是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垩、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产物。
1.不同PH值土壤种植不同作物时石灰适宜用量
土壤PH值为4.5~5.4时,种植玉米、大豆土壤施石灰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1125~1500公斤;种植水稻土壤施石灰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975~1350公斤。土壤PH值为5.5~6.0时,种植玉米、
石灰石产品
如何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石灰是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垩、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产物。
1.不同PH值土壤种植不同作物时石灰适宜用量
土壤PH值为4.5~5.4时,种植玉米、大豆土壤施石灰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1125~1500公斤;种植水稻土壤施石灰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975~1350公斤。土壤PH值为5.5~6.0时,种植玉米、大豆土壤施石灰量可相应减少。沙石料生产线在各种河卵石破碎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坚硬河卵石的破碎对沙石料生产线本身性能和出料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壤PH值为6.5时,可少施或不施石灰。
2.不同石灰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土壤PH值在5.5以下时,玉米施用石灰每公顷750公斤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为7.15%,平均每1公斤石灰可增产0.55公斤;石灰石还可以用来炼制钢铁,将石灰石中的生石灰可以用来作为工业中的造渣材料,过滤掉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硫、磷等物质。施用石灰每公顷1125公斤,增产率为14.78%,平均每1公斤石灰可增产0.75公斤,为经济用量;施石灰每公顷1500~1875公斤,虽然还可增产,但平均每1公斤石灰增产效果明显降低。水稻施石灰每公顷1125公斤为经济用量,增产率为14.54%,平均每1公斤石灰增产0.99公斤;施石灰超过每公顷1500公斤,平均每1公斤石灰的增产效果呈明显下降趋势。
生石灰好坏的判断
生石灰很多是块状的,我们在购买时不要盲目的选择,既要听从生石灰厂的意见,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①同样大的块灰,烧得好的有轻的感觉,没烧好的石块沉,轮廓清楚如毛刺。
②选择表面不光滑、毛糙的。表面光滑有反光,轮廓清楚的为石头,没烧好。
③好块灰化水时全部化光,无杂质,无石块沉淀物。采购石灰时,应买好块状生石灰,现买现化现用。
④已经潮解的是粉状物,这样的生石灰已失效,不能再用来消毒。
生石灰厂有很多家,我们购买时除了要遵循上述几点外,还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厂子。
生石灰与水反应常用案例
生石灰在工业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可作为许多产品的原材料。某些场合应用时会与水发生反应,有哪些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有哪些?
生石灰加入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方程式CaO+H2O=Ca(OH)2。怎么样,不起眼的生石灰也有它的不平凡之处吧,通过以上的介绍现在的你对生石灰更了解了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将水分蒸发,对外表现好像燃烧一样,产生大量的水气。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环保,生石灰加水产生热量没有污染,不耗费能源,在生活中有个常见的具体应用:
①有的人冬天洗油烟机会在冷水中加入生石灰,反应放出的大量热使水变热省下了烧水的时间,而且微溶的熟石灰是碱,对清洗油污有帮助有一个溶解放热的作用,有一个溶解吸热的。
②生石灰产生水气的过程也可用来蒸鸡蛋,把生鸡蛋放进生石灰堆,加入水,一会鸡蛋会变成熟鸡蛋。
生石灰的遇水反应为化合反应,放出大量热,所以这项工作实施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石灰石的的成因是什么
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等。生石灰研究报告指出:其主要用途:用于建筑,并用于制造、液碱、漂(制取:气通入石灰乳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和石膏。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
石灰岩中一般都含有一些白云石和黏土矿物,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50%时,称为泥质岩。白云石含量达25%~50%时,称为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分布相当广泛,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加工,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材料。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溶解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一般情况下一升含二氧化碳的水,可溶解大约50毫克的碳酸钙。
据地质学家在桂林地区调查,发现那里的水每年可溶解、侵蚀石灰岩表层大约有指甲那么薄的一层。别看每年只溶蚀这么一点儿,但是地球发展的历史是极其漫长的。就以近的地质时期——第四纪来说,大约也有300万年了。立足当地资源,寻找一种容易获取、廉价的新型掺和料势在必行。即便这样缓慢的溶蚀速度,300万年也可以溶蚀900米呢!而桂林的孤峰也只有一二百米高,常见的溶洞的高度也只有几十米。但也不是有石灰岩的地方都能形成这种地形地貌,而是需要有、大厚度、地质纯净的石灰岩,还要求有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才有可能发育成如此的地貌,形成那样美丽的自然风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