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
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水环境承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为以下5类。
(1) 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相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针对不同区域水体执行标准不同,故水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随水环境质量标准而不同,水环境承载力也会因执行标准发生变化。
(2)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在满足水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水环境在自我维持与调节的能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
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水环境承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为以下5类。
(1) 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相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针对不同区域水体执行标准不同,故水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随水环境质量标准而不同,水环境承载力也会因执行标准发生变化。
(2)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在满足水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水环境在自我维持与调节的能力和维持正常生态平衡下,水体容纳污染物的负荷量。它是水体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技术指导,是制定水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污染防治与生态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
(3) 水环境自净能力。水环境自净能力是水环境自我维持与调节、抵抗各种外源物质与扰动仍可以使水环境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能力与具有弹性力的根本原因。
(4) 水资源量。水资源量在时空分布以及开发利用程度上有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流域水环境可以容纳污染物量的变化范围由水资源量决定,因而区域水资源量也影响了水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5) 人类活动。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与效率。
水环境承载力是一定区域尺度上水环境系统自身的承载力,具有相应的空间性;其次,水环境承载力是相对于一定时期而言的,不同时期水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人类的价值观念是不断发展的;后,水管理和社会经济也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 技术内涵;水环境承载力离不开特定的技术背景。一方面,水环境承载力的生态极限与一定技术水平有关;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优化水管理可以提高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将技术水平与水管理区分开来,技术水平相对于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水管理则是水环境承载力的内在部分。因此,水环境承载力意味着的水管理状态,而且通过技术水平预测可以得到大致唯确定的水环境承载力。
2. 社会经济内涵;在一定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量条件下,通过水管理和社会经济优化,社会经济系统规模会有所不同。水管理包括水资源和排污总量的优化配置;社会经济优化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调整优化,而且人类价值观和效用需求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判定条件。社会经济系统作为水环境承载力的终表象,其大小可以通过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来衡量。
3. 持续内涵;水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条件是“持续承载”,包括水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承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承载力持续增强三方面。其中,水环境对社会经济的持续承载要求: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不得超过可更新的水资源量;②水环境质量符合水环境功能要求,污染物的浓度值和累积值处于极限值以下;③满足区域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
4. 时空内涵 “一定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水环境系统的水资源量和环境容量,构成了水环境承载力的基础。
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核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水环境承载力(WECC)成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协调程度的判据,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科学制定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且对优化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的配置,协调流域生态建设、人民生活、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纷纷提出了与之相关的概念、研究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等。但水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特征不统一,量化方法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不同的研究方法又各有侧重.一般来说,环境承载力指标与经济开发活动、环境质量状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很难确定.另外,所选取的指标不仅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关,还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这些都给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是采用何种指标体系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复杂系统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规模与环境质量。常见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有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D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以及DPSIRM(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模型,用于表征资源或环境系统的概念与复杂因果关系结构。
水环境承载力的衡量指标
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和GDP作为承载力的表征指标,分别运用单位GDP综合用水量评判法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及湖库均匀混 合模型计算城市圈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并用承载度来评价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承载状态。
水环境承载力由水环境系统本身结构决定,是水环境系统与外界物质输送/输入、能量交换、信息反馈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体现了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间协调发展的耦合关系。
水环境承载力是一个限值,当外界干预超越自身承受限度,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发生不可逆变化,反作用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此外,水环境承载力还具有客观固有性、动态调整性、时空差异性、学科融合性特点。
借助水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对广义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反映研究区水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状况,实现水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作用对象的反馈作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