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镀锌钝化变色的原因分析
下面呢,小编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关于电镀锌钝化变色的原因分析:
1、镀锌液体系的影响 研究认为铵盐镀锌钝化后容易变色。
2、镀锌层厚度的影响 镀锌层厚度过小,即镀层过薄(如小于3微米),钝化后容易变色。以滚镀件为多。
3、镀锌液维护的影响 镀液维护不当,添加剂使用过多导致镀层中有机夹杂过多,钝化后易变色。
4、镀锌
铝排
关于电镀锌钝化变色的原因分析
下面呢,小编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关于
电镀锌钝化变色的原因分析:
1、镀锌液体系的影响 研究认为铵盐镀锌钝化后容易变色。
2、镀锌层厚度的影响 镀锌层厚度过小,即镀层过薄(如小于3微米),钝化后容易变色。以滚镀件为多。
3、镀锌液维护的影响 镀液维护不当,添加剂使用过多导致镀层中有机夹杂过多,钝化后易变色。
4、镀锌层清洗的影响 镀锌后的清洗不沏底,吸符在镀层上的有机物等未能洗净,钝化后易变色。以设备条件较不完善和手工操作的为多。
5、溶液中杂质的影响 镀锌液和钝化液中杂质过多,钝化后容易变色。
6、镀锌钝化后续工艺的影响 如钝化后经过高温(如对工件进行除氢)处理后钝化膜会变色。
7、其它原因 存放环境、与其他材料、镀层的组合或接触也会影响到镀层变色等。
电镀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小编今天来给大家更新关于
电镀的相关问题了
无青碱性亮铜
在铜合金上一步完成预镀与加厚,镀层厚度可达10μm以上,亮度如酸性亮铜镀层,若进行发黑处理可达漆黑效果,已在1万升槽正常运行两年。
能完全取代传统青化镀铜工艺和光亮镀铜工艺,适用于任何金属基材:纯铜丶铜合金丶铁丶不锈钢丶锌合金压铸件、铝丶铝合金工件等基材上,挂镀或滚镀均可。
无青光亮镀银
普通型以硫的代硫酸盐为主络合剂,不含硫的有机物为主络合剂。全光亮镀层厚度可达40μm以上,镀层表面电阻~41μΩ·㎝,硬度~HV101.4,热冲击298K(25℃)合格,非常接近青化镀银的性能。
无青镀金
无青自催化化学镀金主盐采用Na3[Au(SO3)2],金层厚度可达1.5μm,已用在高密度柔性线路板和电子陶瓷上镀金。
非甲醛镀铜
非甲醛自催化化学镀铜用于线路板的通孔镀和非导体表面金属化。革除有毒甲醛代之以廉价无毒次磷酸盐,国内外尚无商业化产品。已基本完成实验室研究,沉积速度3~4μm/h,寿命达10循环(MTO)以上,镀层致密、光亮。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进行中试考验。
电镀在电子制造产业链中的地位
塑胶
电镀技术能在电子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得益于电镀技术本身的进步,特别是各种合金电镀和复合镀技术,使电镀镀种有了很大的扩展,从而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性镀层。而添加剂的技术进步,则为获得性能更加优良的镀层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人类进入到21世纪以后,电子工业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支柱产业,与电子工业相关的技术现在和将来都将是热门技术,一些重要的产品均与电子产品相关,从而使电子制造产业和技术成为当代工业的领投者。
而在塑胶电镀电子制造产业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发挥的不仅仅是装饰或防护的作用,主要是赋予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方面的作用,从导电、导波到导磁,从、减摩到反光、消光等,无论是产品外装还是内装,都要用到各种镀层。
目前,电子电器行业是很大的终端行业用户,电路板、电连接器和其他类似金属部件都需要支撑。镀种涉及镀锌、镀镍、镀金、镀银、镀合金等,也包括铝制品阳极氧化、着色、化学氧化等。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与要求的不断提高,环保高磷化学镀镍因其的耐蚀性和性、稳定的非磁性、高电阻率及耐热等性能,在电子工业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镀工艺过程一般包括电镀前处理,
电镀及镀后处理三个阶段。如果只是认为电镀加工只有电镀这项工艺,那就错啦!
电镀前,要做这些步骤:
一步,使表面粗糙度达到一定要求,可通过表面磨光、抛光等工艺方法来实现。
第二步,去油脂,可采用溶剂溶解以及化学,电化学等方法来实现。
第三步,除锈,可用机械、酸洗以及电化学方法除锈。
第四步,活化处理,一般在弱酸中侵蚀一定时间进行镀前活化处理。
做完上述步骤,才开始电镀。电镀了还没完事,还要做简单的后处理,简单的后处理包括热水清洗和干燥,根据金属的用途或设计目的,又可以将其后处理分为三类,即提高或增强防护性、装饰性和功能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