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前期厌氧工艺具有去除率高达70%以上的优良效果对于垃圾填埋场前期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而言,厌氧工艺具有去除率高达70%以上的优良效果。且由于厌氧工艺处理时在反应过程中无需能耗,因此与好氧工艺相比可大大节约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及动力消耗。其缺点是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填埋堆体中产的厌氧状态逐渐成熟,渗滤液在填埋堆体及调节池内长期滞留后的处理效果将变差。而且此法虽然动力消耗低、污泥
石化废水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前期厌氧工艺具有去除率高达70%以上的优良效果
对于垃圾填埋场前期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而言,厌氧工艺具有去除率高达70%以上的优良效果。且由于厌氧工艺处理时在反应过程中无需能耗,因此与好氧工艺相比可大大节约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及动力消耗。其缺点是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填埋堆体中产的厌氧状态逐渐成熟,渗滤液在填埋堆体及调节池内长期滞留后的处理效果将变差。而且此法虽然动力消耗低、污泥量少但污水停留时间长、污染物的去除率相对较低、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工艺选择的原则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
工艺选择的原则
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工艺,真正的的减小、消除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处理工艺不但能够有效的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还能够处理那些不能为生物所降解的污染物,避免其对环境的再次污染。
垃圾渗滤液中无论是有机物COD、BOD5,还是NH3—N、色度等,浓度都很高,因此要尽可能地选择处理组合工艺,缩短工艺流程、降低工程投资,节省电耗及运行费用,降低运行成本,并且保证处理效果能达到排放要求。
根据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特点,选取的工艺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容易进行处理参数的调整,以应对水质、水量变化的冲击。

生物处理膜深度处理工艺
生物处理 + 膜深度处理工艺:
其工艺原理为生化反映和物理处理工艺,由于生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各单元之间密切协调配合,该工艺自控程度较高,技术风险较低,但对“老龄化”渗滤液处理难度较大。因此,总体来看该工艺投资较低,主体设备多为国产,污染物总量能够达到很好削减效果,管理较便捷。该工艺的不足之处在于出水率较低,增加了回灌的难度;生物处理效果不稳定,生物需要培养、驯化,增加了运行成本;对“老龄化”渗滤液的生化效果极差;运行不能长时间停运,需要连续运行。

湿式空气氧化法对氮的去除效果
高温AOP
高温AOP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其中,湿式空气氧化法的反应温度与压力分别为180~315,℃、2~15,MPa,而超临界水氧化则分别为>374.3,℃及>22.1,MPa。湿式空气氧化法可有效降解有机物,但不能将之完全降解矿化。以FA和HA为例,三酚共存的NaNO2催化的湿式空气氧化法可将其有效降解,但不能将之完全氧化。同时,湿式空气氧化法对氮的去除效果高度依赖于催化剂的存在;如Pt基催化剂可选择性的将氨氮而非硝氮转化为N2,Ru基催化剂正好相反。此外,湿式空气氧化法的高温条件会导致腐蚀,而渗滤液中大量存在的Cl-则会加剧这一情况。相较之下,超临界水氧化可将有机物氧化生成CO2和H2O并有效降低中间产物产量;以FA为例,超临界水氧化可将去除效率从湿式空气氧化法的69.2%,提升至98.0%,。同时,超临界水氧化还可将有机物中的Cl、S、P等分别氧化为HCl、H2SO4和H3PO4,而有机氮则被氧化为氮气和少量一氧化二氮。研究表明,超临界水氧化对填埋场渗滤液膜滤浓液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高达99.23%,和98.64%,。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