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混响时间设计原则
据演播室的声音传播特点及拾音技术的发展,在实践中,感到“短”、“平”,”均”是演播室混响时间设计时三项重要准则。
(1)“短”。混响时间比同体积,同功能的播音室、录音室要短,并随着录音新技术的运用,总的趋势是逐渐缩短;但也绝非越短越好,就是供语言用的小演播室,混响时间不宜少于0.30秒。
(2)“平”。频率特性曲线否定了过
礼堂降噪吸音
演播室混响时间设计原则
据演播室的声音传播特点及拾音技术的发展,在实践中,感到“短”、“平”,”均”是演播室混响时间设计时三项重要准则。
(1)“短”。混响时间比同体积,同功能的播音室、录音室要短,并随着录音新技术的运用,总的趋势是逐渐缩短;但也绝非越短越好,就是供语言用的小演播室,混响时间不宜少于0.30秒。
(2)“平”。频率特性曲线否定了过去那种取一值为中频混
响值,而低频上升,高频下降的传统确定。而要求·`平’.考虑到汉语与外语的差别,国外演播往往要求语气柔和和自然,汉语要求语调高昂有力,故在“平”时基础上还要求高频混响比中频略长。要做到此点,实际是较困难的,对于小型演播室,只要有“平”的表示,就基本能实现其功能了。
(3)“均”。传声器拾音的好坏与传声器位置混响特性密切相关,故要求演播室混响声场均匀。这样在短而均的混响声场中,录音工作者可根据剧种,乐队等不同条件合理安排话筒的远近,调节‘声能比’来求得适宜的声环境。
小型演播室的实际平均吸声系数大致是0.45~0.5,各频率要求吸声量相差不大,若地面铺设化纤地毯,对高频有一定吸音量,则其它表面平均吸声将达到0.53,这就要求用复合结构来获得频带宽,的吸声量。由于电视演播室内有光滑平整的天幕,平顶上有庞大的空调设备和装有大量演出用的照明灯具,在演播过程中布景、道具摄象机、监视设备和演员,工作人员的活动,都会影响混响频率特性。故混响设计虽要求考虑多方因素,但重要的首先控制好低频混响,在施工中进行音质调试是十分必要的。导控室、声控室是演播室的神经中i枢,其所有声源都在此控制和混合,故要作好控制室的音质设计。

对于学校多功能厅,提出以下各项声学设计技术指标:
1、混响时间
根据学校多功能厅的主要使用功能设计混响时间,同时兼顾各频带的平衡度。混响时间指标考虑取六个频带(1倍频程),各频带的中心频率为:125Hz、250Hz、500Hz、1000 Hz、2000Hz、4000Hz。满场中频(500Hz)混响时间为:0.8+0.1秒。观众厅要求混响时间特性为中高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
2、学校多功能厅内的声场分布指标
在自然声源的条件下,厅内声场不均匀度应≤4dB,级差值≤8dB。
3、学校多功能厅内噪声指标
学校多功能厅观众席和主i席台空场条件时在通风、空调设备等正常运转条件下厅内噪声应满足:
NR-30噪声评价曲线或LA≤35dBA
4、学校多功能厅内语言清晰度
学校多功能厅内大部分区域大于满足30%—70%,学校多功能厅内音质明亮、亲切。
5、学校多功能厅内音乐明晰度
学校多功能厅内大部分区域大于4dB,有利于对音乐层次的表达。
6、学校多功能厅内侧向声能
学校多功能厅内指标全部在10%-40%之间,学校多功能厅内具有环绕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