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能力。
也可以理解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水环境所能承受的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上下班乘坐的电梯,当电梯超重(达到极限值),电梯不能正常运行,这个要将要超重又还没有超重的临界值就叫电梯的承载力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什么是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能力。
也可以理解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水环境所能承受的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上下班乘坐的电梯,当电梯超重(达到极限值),电梯不能正常运行,这个要将要超重又还没有超重的临界值就叫电梯的承载力。
水环境(水体)也一样,例如一条河流,上游洗洗菜,鸭子游个泳,下游还是能饮用,因为这样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河流有自己净化的能力,没有超过河流的承载力。但是如果很多化工厂排污进入河流,超过了河流的自身净化能力,河水被污染就不能引用了。
地市级行政单元编制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包括市本级和行政区域内各县级行政单元的评价结果。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包括前言、评价结果和结论三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前言:简要介绍区域基本情况、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2.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简要介绍评价断面(点位)选取、水环境承载力指数计 算和状态判定结果。
3.结论:根据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总结分析不同承载状态县(区)数量和占比。
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特征、水体特性、气候变化及社会活动四个方面。
1.地理特点。地理特征包括河流周围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状况等方面,各特征都会对水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区域水环境的河汇流状况等。
2.水体特性。水体特性包括净化能力和扩散能力,两种能力又由流速、流量、含氧量、水温等多种参数决定。这种特性直接影响着水环境容量,净化能力和扩散能力越强,即流速越快、含氧量越高、温度越高等,水体可以容纳的污染物越多,水环境容量越大。
3.气候变化。气温指标和降水量指标是气候变化的体现,气象任意一种变化都会影响气温或降水量,二者又影响着水环境的循环过程,直接对水环境的稀释和扩散作用产生影响,从而对某区域的水环境承载力产生影响。
4.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行为产生的某些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类的经济活动、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的法律法规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水处理技术的革新,间接影响污水中COD等主要污染物含量。人类的经济活动影响着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规模。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是人类所要求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承载能力更是直接被制定成相关标准进行规范。水环境承载力会对社会活动的各种变化产生相应的变化。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 技术内涵;水环境承载力离不开特定的技术背景。一方面,水环境承载力的生态极限与一定技术水平有关;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优化水管理可以提高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将技术水平与水管理区分开来,技术水平相对于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水管理则是水环境承载力的内在部分。因此,水环境承载力意味着的水管理状态,而且通过技术水平预测可以得到大致唯确定的水环境承载力。
2. 社会经济内涵;在一定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量条件下,通过水管理和社会经济优化,社会经济系统规模会有所不同。水管理包括水资源和排污总量的优化配置;社会经济优化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调整优化,而且人类价值观和效用需求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判定条件。社会经济系统作为水环境承载力的终表象,其大小可以通过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来衡量。
3. 持续内涵;水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条件是“持续承载”,包括水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承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承载力持续增强三方面。其中,水环境对社会经济的持续承载要求: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不得超过可更新的水资源量;②水环境质量符合水环境功能要求,污染物的浓度值和累积值处于极限值以下;③满足区域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
4. 时空内涵 “一定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水环境系统的水资源量和环境容量,构成了水环境承载力的基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