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相关操作的职业防护措施
(1)加强内镜室医护人员知识培训学习,提高自我防护、医源染防范意识;
(2)内镜检查前先确定患者有无性疾病,如先检查HIV、HBs抗原、HCV等;
(3)在诊疗过程中,做好标准预防。医务人员操作时必须穿工作衣、工作鞋,戴防护眼镜、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并且一患者一更换手套。每位患者之
内镜消毒剂公司
内镜相关操作的职业防护措施
(1)加强内镜室医护人员知识培训学习,提高自我防护、医源染防范意识;
(2)内镜检查前先确定患者有无性疾病,如先检查HIV、HBs抗原、HCV等;
(3)在诊疗过程中,做好标准预防。医务人员操作时必须穿工作衣、工作鞋,戴防护眼镜、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并且一患者一更换手套。每位患者之间更换枕巾、口圈、弯盘等;
(4)正确洗手(六步洗手法)是预防疾病传播和安全防护的、的方法;
(5)进行内镜的清洗消毒时,一定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并且要戴好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穿工作衣等,以防止化学消毒剂溅入眼内并减少吸入;
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要求
1.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的手术器具及物品全部采用高压灭菌或经切口进入无菌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未破损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
3.接触未破损粘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体温表等,用后先清洁去污、消毒、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压舌板采用高温灭菌,体温表在清洁的基础上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常用手术器械手工清洗流程
1、着装规范,做好个人职业防护。
2、冲洗:将有锈的器械除锈,无锈的用流动水冲洗。拆卸的部件与螺丝拆开分别清洗,带腔隙的钳类器械如髓核钳、椎板咬骨钳用流动水冲洗的同时作加闭与松开交替动作。
3、超声清洗:将器械用蓝筐盛放,置于超声清洗机内超声洗涤8min,机内为多酶清洁剂,超声机加盖,防止气溶胶和噪音污染,器械应置于液面下2cm。
4、刷洗:用塑料刷在水面下刷洗器械的齿部、槽部及内外表面注意防止气溶胶和水滴飞溅,器械的齿部槽部及内外表面清洁要达到无污迹和锈迹,关节缝隙外需撑开反复刷洗。
5、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或在水面下浸泡防止水滴飞溅,应无清洁剂残留。
6、消毒:用消毒剂冲洗或浸泡。
7、终末漂洗:用纯化水水冲洗。
8、润滑:将器械浸泡于润滑防锈剂溶液30s,注意防止器械再次污染。
9、干燥:用干燥箱70~90℃、20min干燥。达到器械无水垢、无污物、无锈迹、关节灵活。
清洁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
皮肤消毒前要视皮肤的污染情况对皮肤进行不同的清洁。对于卫生情况较好,无明显肉眼可见污物的,直接消毒即可;对于卫生条件较差,有肉眼可见的污物时,应先对待消毒区域的皮肤进行的清洁和去污,再进行皮肤消毒。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
正确的消毒剂浓度: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是指消毒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切勿将消毒剂原液错误地当做的浓度进行稀释使用。每种消毒剂都有其效果优、副作用的消毒浓度。清洗消毒室宜分开,考虑到支气管镜可能存在分枝污染的风险,有条件的机构建议气管镜的清洗消毒室单独设置。比如乙醇在70%~75%的浓度时消毒效果佳,过高浓度的乙醇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