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原则: 重点防治区划分应与区域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 并根据水土资源环境的可承受能力, 合理开发利用水 土资源, 并留有余地, 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 土环境, 保障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 促进社会经济 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 可操作性原则: 必须结合水 土流失现状与用地现状, 与水土保持区划相一致, 做 到分区功能明确, 边界
区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可持续发展原则: 重点防治区划分应与区域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 并根据水土资源环境的可承受能力, 合理开发利用水 土资源, 并留有余地, 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 土环境, 保障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 促进社会经济 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 可操作性原则: 必须结合水 土流失现状与用地现状, 与水土保持区划相一致, 做 到分区功能明确, 边界清晰合理, 保留镇级行政单元 的完整性, 以便于水土保持分类指导以及实施水土保 持措施与管理。( 3) 突出重点原则: 重点防治区的划 分应突出 2 个重点: 规划范围内当前水土保持治 理、监督与预防保护的重点区域; ( 突出各分区内部 重点防治内容。
水土保持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面临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之一,也是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土保持基础信息设施建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区域水土保持元数据标准、区域水土保持数据质量标准和区域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有: (1)基于水土保持数据特点,对水土保持数据的元数据标准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由三个级别(基础级、流域/区域级和黄土高原全区级)、五种类型(专题数字矢量图、专题数字栅格图、专题声像数据、专题文本、试验观测表格数据)构成的元数据标准体系。
(1)平原河网区水利枢纽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大、自身 利用量小, 造成工程建设弃方数量较大, 加之周边合适的 弃渣场选取较为困难, 弃渣的处理是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 的一个重点内容。本项目通过与废弃矿山签订土石方堆置 协议, 将本工程的弃方全部堆放于废弃的矿坑, 即减少了弃渣的防治费用, 也有效地增加了周边村庄的耕地, 是较 好的弃方处置方式。 ( 2) 水土流失危害作为水土保持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 往往得不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建方 的重视, 甚至于部分监测单位也不重视该项内容。平原河 网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 居民的法律意识较强, 在施工过 程中要加强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对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危 害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协助建设单位积极落实, 切实 做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危害防治, 为项目的顺利 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作者: 来源:)